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劳模精神: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新时代劳模精神: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新时代,中国劳模精神一方面延续了过去年代的精髓要义,另一方面又显露出新时代的内涵和实践向度。这些足以显现爱岗敬业在劳模精神中的价值内涵。不论在哪个时期,爱岗敬业作为一个词语都有它不可替代的光芒以及深厚的意义,劳模精神的价值追求正在于此。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发扬,也是劳模精神不断吸纳新能量的结晶。

新时代劳模精神: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新时代,中国劳模精神一方面延续了过去年代的精髓要义,另一方面又显露出新时代的内涵和实践向度。当代中国劳模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优秀劳动者的典范,当代中国劳模精神鼓舞着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者坚守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奋勇当先、勇于创新创造、创建事业功勋,以主人翁的姿态诠释着爱党爱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宁静致远的精神风貌。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我们要清楚爱岗敬业的概念。爱岗敬业的本质含义是指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责任心和敬畏态度,深层内涵则可上升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的可贵品质。以往我们对敬业精神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范围,认为爱岗敬业精神就是一种对职业的热爱、虔诚、敬畏的态度,以及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其实,爱岗敬业精神有着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与人的存在和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甚至国家的前途具有内在关联。爱岗和敬业,互为前提,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爱岗是敬业的基石,敬业是爱岗的升华。这些足以显现爱岗敬业在劳模精神中的价值内涵。

爱岗敬业的精神是社会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爱岗,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敬业,是爱岗的升华,是对工作的一丝不苟,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奉献,就是给予付出,不计得失,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爱岗、敬业、奉献,是普通而崇高的道德情操。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付出爱心和耐心,从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劳模精神映照的就是这样一种催人奋发的精神与动力。

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不论在哪个时期,爱岗敬业作为一个词语都有它不可替代的光芒以及深厚的意义,劳模精神的价值追求正在于此。爱岗敬业诠释了劳动模范的自身价值,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崇尚务实精神的当代社会,爱岗敬业尤为重要。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的天性。要想愿望变成现实,就要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做到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属于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任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二)争创一流

争创一流是当代劳模具有竞争力、战斗力和爆发力的精神源泉。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前望“标兵”自叹不如,后顾“追兵”甘拜下风,面对困难像泄气的皮球,鼓不起勇气。

探究这些现象的原因,最关键就是因为缺少劳模精神所彰显的争创一流的品行,缺少像劳模一样一往无前的闯劲、不畏艰难的拼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和争先创优的干劲,缺少干大事、创大业的意识,缺少攻坚克难的胆识,缺少自我超越、开拓进取的精神。广大劳模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竞争意识,善于比,敢于拼,争当各个行业和岗位的排头兵。当代劳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和自己的过去比、和本单位的同事比,还和国内外业内同行比,谁领先就向谁学习。广大劳模以不能等待的危机感、不能拖拉的责任感、不能落后的紧迫感、不能退却的使命感,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去奋斗,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去进取,以一马当先的锐气去开拓,以敢为人先的风范去拼搏,以争创一流的情操去奋进,在比拼中扬鞭奋蹄,在竞争中创造价值,在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绽放生命的精彩。当下,如果没有了争创一流的精气神,劳模精神就失去了竞争力,就没有了战斗力,就不会有爆发力,当代中国劳模精神就失去了灵魂。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故步自封、安于现状的思想行不通,争创一流是市场经济环境造就而形成的劳模精神要素,符合现代社会主流思想。市场经济竞争,需要劳模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品牌、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信誉、一流的口碑,树行业标杆。故步自封、甘于落后不是当代中国劳模的风貌,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已是当代劳模的整体风格。当代劳模正践行着习近平的殷切嘱托,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用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模范行动引导和鼓舞全体人民,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关键期,全国各族人民要向劳模学习,学习劳模具有危机意识、争先意识,用一流的工作业绩回击一些消极情绪和杂音,用一流的国际形象捍卫中国劳动者的尊严和自信,使中华民族以昂首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争创一流是当代劳模以高标准、高目标要求自我的高尚情操。争创一流就是要树立自信心、提振精气神,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落实、高效率推进,做到谋划上胜人一筹、行动上快人一步、措施上硬人一度。

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契诃夫说,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争创一流作为当代中国劳模精神的灵魂,是一种思想意识,是劳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激励劳动者奋勇向前、拼搏进取的保证;还是一种行动目标,是劳模对标“高、精、尖”,实现追求一流功绩的灯塔;也是一种方法手段,是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中表现突出、工作业绩突出的劳动者的肯定和鼓励。古人云:“欲成事必先自信,欲胜人必先胜己。”劳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锋力量,他们在争创一流中建立并提高自信心,不断实现自我肯定,影响了一大批劳动者攻坚克难,带动着一个个团队和行业做到了高标准、高目标,最后使国家进入了高水平的行列。从精神上讲,支撑这些工人、发明家持续创新的动力就是争创一流的伟大品质。

(三)艰苦奋斗

劳模精神是一股先进、积极、进取、向上的伟大力量,劳模精神能够鼓舞人、催人奋发,是带动人们奋斗拼搏的一种力量。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发扬,也是劳模精神不断吸纳新能量的结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我党一贯倡导的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奋勇拼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时刻不忘继承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发扬劳模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劳动概括出来的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也是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经验。新时代呼唤新的大批劳动模范的涌现,呼唤弘扬伟大的劳模精神,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劳模精神的要求。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就要在工作中积极奉献、努力拼搏、争创一流,这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劳模精神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催发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工作热情,坚定了工人阶级的信念,为我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了伟大的工人力量。新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具有以下要求。

(1)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要始终坚持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敢于承担历史使命,提高责任感意识。当前我国的经济已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这新的发展时期,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把自己真正看作国家的主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奋斗拼搏、贡献力量。劳动模范更要拿出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有能担当历史使命、能为历史使命提供精神力量的动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当代劳模具有与时俱进的作为,更有强烈的主人翁的使命感,能够促进国家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促进了劳模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了力量。

(2)艰苦奋斗精神要具备忘我劳动、爱岗敬业和创新的品质。这是劳模精神的中心。

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更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以劳模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始终保持并发扬着劳模精神的光荣传统,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努力。艰苦奋斗精神是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强大动力。在新时期艰苦奋斗就是保持忘我劳动、爱岗敬业的品质,突出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劳模精神中的显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勇于创新、甘于劳动。当前我国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更要发挥劳模精神,在创新中不断突破,调动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开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3)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具备与时俱进和艰苦学习的品格。在新时期劳模精神中,与时俱进和艰苦学习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人阶级担当主力军的重要保障。劳模精神就是在工人阶级不断学习、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孕育而生的,同时又对工人产生了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工人要在工作岗位中拼搏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方法,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只有工人的思想与时代的发展吻合,才能步调一致、一同进步,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勇于创新

创新在劳模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推动着劳模精神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同时劳模精神作为创新的动力支撑,推动着各项工作勇于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每一名劳动模范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创新,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勇于创新是劳模精神的内涵,是劳模精神的组成部分。

勇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向度和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认为,创新即人的存在方式。创新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作为拥有智慧的高等生物有意识的创造性实践,这种创新实践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创新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变现存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属性、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主体利益及自我解放,并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付出上看,与一般的实践活动相比,创新是一种更高级形式的实践活动,需要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仅需要耗费更多的脑力劳动,也伴随着大量的体力劳动;从产出上讲,创新所创造的财富更多,带来的经济价值也更大。不仅如此,创新活动还能促进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凸显人的本质力量。

科技驱动发展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它一方面汲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科技创新思想,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结合中国客观实际,发展了科技创新思想。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一脉相承,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新时代科技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具备创新创造能力成为劳模的目标和方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勇于创新已融入劳模的血液,印刻在劳模的心田。勇于创新、敢于创造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劳模精神的关键内容和核心内涵。

提倡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劳模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党和政府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解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能过剩、拉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科学技术就成了提升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与此同时,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

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在创新创造的时代洪流中,必须掌握关键技术,学习并发扬劳模身上展现的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我们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一支又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创新创造提供雄厚的人力资源保障;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www.xing528.com)

当代中国劳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钻研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勇于创新的本领,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断增强善于创造的能力,结合实际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在自主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品质、改进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案 例

“80后”用科技革新改进生产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劳动创造价值永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地劳动,才能不断地创造价值,推动历史的车轮往前走。”“80后”产业工人秦世俊在参加完劳模表彰大会后说。

秦世俊参加工作14年,累计完成25年的工作量,实施技术创新、小改小革660多项,提高生产效率1~8倍。“我庆幸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踏实的起点。”在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秦家“两代劳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秦世俊的父亲曾被评为公司十大劳模之一。如今,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身臭汗、满襟油泥,是父辈们的车工形象。“与父亲不同的是,现在产品加工靠软件控制、智能化操作,不仅劳动环境、强度大大改善,而且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也成倍提升。”秦世俊说。

尝到了超越父辈的甜头,秦世俊在追求数控加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研究出“逆向思维、反向踩点”的加工腹板新方法,将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100%。在加工新机型尾翼安装平台时,他创新的方法让零件加工周期一次性大幅缩短,加工成本降低了75%。

“工作条件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这样的变化说明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工作13年就当上高级技师的秦世俊说,“但不论怎样,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基础不能丢。”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间,年轻工人一代才能走好现代工业之路。

(资料来源:新华网,2015年4月29日)

(五)淡泊名利

淡泊名利是中国传统名利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是中国劳模固有的精神境界,涵养着当代中国劳模精神。劳模从登上中国历史舞台起,就拥有着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淘粪工人、共和国首批劳模时传祥,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头顶光环的时传祥没有因此骄傲自大,也没有因此去炫耀和交换什么,他依然在淘粪工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袁隆平,也是淡泊名利的榜样。袁隆平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杂交水稻上,放在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上,并且把杂交水稻的专利权无私地捐赠给了国家。但袁隆平仍然身穿35元的衣服,泡在水田里默默耕耘。2004年度感动中国致袁隆平的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2008年,袁隆平在回应当年落选中科院院士一事上说道:“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我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人家推选的,我的目的不在于院士不院士。我是搞超级杂交水稻的,我的目的就在于能够不断出新成果,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那就是我最大的安慰。”劳模袁隆平让我们感动、令我们尊重和推崇的,除了敬业奉献的情操和爱国爱民的情怀,还有他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

当今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正确的名利观会影响和铸就高品位和高格调的人。新时代,要学习继承老一辈劳模谨守本分、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的豁达态度,弘扬当代中国劳模精神。

(六)甘于奉献

劳模精神的另一内涵就是甘于奉献。每一个劳动模范都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并把这一准则作为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行动指南。甘于奉献诠释了劳动模范不辞辛苦、甘愿付出的大爱,体现了劳动模范不求回报、不为名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人的精神品质。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追求真理的勇气,相信精神的力量,乃是哲学研究的第一个条件。人应当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甘于奉献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力量,二者合一,构成了劳模精神的内在动力。人可以先满足自己,在满足自己之后实现更大的价值,就是为社会、他人服务。劳模精神就是要营造这样的氛围,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催人奋进,实现个人更大的社会价值,使每个人拥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奉献是恭敬地呈献,奉献是不计报酬地给予。甘,美也。甘于奉献,就是以奉献为甜美,以奉献为快乐。甘于奉献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追求,甘于奉献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甘于奉献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甘于奉献是劳动模范的优良传统。劳动模范把这一传统发扬、传承,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之中,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气,推动着劳模精神的形成。

甘于奉献是行动的指南,需要处理好大我与小我的关系。实现小我、成就大我,这其中有一个取和舍的关系。当我们面对问题、遇到挑战,需要奉献与付出时,能否舍弃小我、实现大我,能否给予别人帮助?当在工作岗位中遇到困难没有人能够承担,在危难关头没有人能够站出来时,就需要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即无畏困难、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这是劳动模范的特有精神。甘于奉献的精神蕴含在劳模文化之中,也是劳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甘于奉献在劳模精神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持久力量,蕴含着强大的动力,让人更加热爱劳动。奉献精神在我们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尤为可贵,在思想和意识形态多元化、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每个人都很独立,很少有人愿意去分担别人的职责,去关注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奉献精神无疑是使社会发展回归正轨的一剂良药。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把劳模精神的内涵发扬光大、把劳模精神的价值放大,让人们知道劳模精神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有利作用,对培养人、塑造人的价值。甘于奉献蕴含在劳模精神中,激发了劳模精神的生机活力。弘扬甘于奉献的精神就是对劳模精神的最好诠释。

甘于奉献的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担当,必须不断打磨自己,增强自信心,因为自信可以激发生命活力,是支撑生命的重要力量。甘于奉献的精神需要真正的自信,不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自信能激励一个人对待工作的热情,在工作中变得自强、自立、自爱。甘于奉献的精神是一种实力,是人有所作为的基本要素。甘于奉献的精神蕴含着一种聚焦功能,是战胜困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基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拿出激情所能赋予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有所作为。甘于奉献,意味着忠于事业、信守承诺、矢志不渝、艰苦奋斗,是勇敢品质和责任意识的统一。甘于奉献表现为不求回报、甘于承担、勇于作为。劳动模范身上有一股干劲,有一种要把工作做到位的责任态度,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只有勇于奉献、愿意付出才能体会人作为社会的有机体的价值。这也是奉献精神的本质。

甘于奉献,才能突破思想禁锢、解放思想,才能放开手脚、挑起重担、勇敢前行,不断克服前进障碍,破解瓶颈,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敢于担当、多做奉献,就要敢想敢为,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的总闸门,破除思想上的小富即安、工作上的小进则满、发展上的小打小闹的束缚,瞄准更高追求,确立更高目标。在发展规划上先谋划,在发展政策上先争取,在发展措施上先实施,以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气概抓落实,以敢于超越的胆略勇于开拓、奋力前行。敢于担当、多做奉献,就要敢闯敢试,面对阻碍发展的各种制约,要克服困难,弘扬奉献精神。肯吃苦、做难事才能有所作为。甘于奉献是一种可贵的品格,不是没有标准、没有道理、不守规则的奉献。甘于奉献是面对困难问题不退缩、面对责任敢承担、在危难时机敢出头的奉献,是敢于承担、愿意付出的行为,是一种大爱,是高思想、高境界的体现,这种奉献是对劳模精神最真的诠释。甘于奉献的精神实质是关键时刻敢作为的责任意识。

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就要善作善成,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成功还是挫折,不论有无风险,都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认准的事要一抓到底,不怕难、不服输、不言弃,敢于向“不行”叫板,善于做“能行”文章,化不利为有利,化无路为有路,切实干出效率,干出水平。对待工作要负责,对待问题要钻研,只要肯付出没有完不成的事情,甘于奉献的精神价值就体现于此。

劳动模范身上都具备这种不服输、敢作为的特点,这也体现了劳模精神的内涵。

甘于奉献的精神就是要有作为、敢承担、能吃苦、善做事。甘于奉献的精神体现在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身上,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忘我地工作,他们为了工作、为了国家敢于献出宝贵生命,为了伟大事业敢于牺牲自我。这是一份投入,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力量,甘于奉献构成了劳模精神的独有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