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山榜》中的过山瑶与她的封面故事

《过山榜》中的过山瑶与她的封面故事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山榜》与过山瑶的生存和繁衍息息相关。各地过山瑶人手执《过山榜》,流离迁徙,奔走他乡;依靠“皇榜”的庇护,漂洋过海千百年,走遍了南岭各山脉。《过山榜》又称《评皇券牒》是瑶族民间文化瑰宝,是研究瑶族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珍贵史料,具有弘扬、保护和传承的价值。第二种为《瑶人榜文》《过山榜文》等,篇幅一般为四五千字,少者仅有数百字,属简本型,如存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禾洞六冲尾黄法应家的《过山榜》。

《过山榜》中的过山瑶与她的封面故事

瑶族是南方的山居游耕民族,“吃尽一山则他迁”是瑶族的生活属性之一,故有“过山瑶”之称。《过山榜》则是过山瑶祖先曾持执游历数代的皇榜,曾是过山瑶出行在外的“护身符”。《过山榜》与过山瑶的生存和繁衍息息相关。在全国各省、地的“勉语”瑶族支系民间都有收藏《过山榜》,甚至美国、法国、老挝、泰国、越南等国的“优勉”瑶中亦有珍藏。各地过山瑶人手执《过山榜》,流离迁徙,奔走他乡;依靠“皇榜”的庇护,漂洋过海千百年,走遍了南岭各山脉。瑶人之所以爱惜《过山榜》,珍藏《过山榜》,是因为《过山榜》曾给他们带来福音,曾给他们挡过灾难。

《过山榜》又称《评皇券牒》是瑶族民间文化瑰宝,是研究瑶族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珍贵史料,具有弘扬、保护和传承的价值。相传它是封建王朝敦赐给瑶族先民的安抚文书,主要用汉文字抄写留传。据瑶学专家黄珏先生研究:《过山榜》文献除有《评皇券牒》《盘王券牒》名称外,还有《盘古皇圣牒》《过山牒》《过山文书》《瑶人榜文》《龙风批》《祖源来历》《十二姓瑶人过山榜文书》等20余种名称。[2]由于名称不同,一般可分成四种类型:

第一种为《过山榜》《评皇券牒》《盘古圣皇牒》等,篇幅一般为五六千字,最长达一万多字,属正本型。如存广东连县瑶安新九盘石里村赵土生家的《评皇券牒》。

第二种为《瑶人榜文》《过山榜文》等,篇幅一般为四五千字,少者仅有数百字,属简本型,如存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禾洞六冲尾黄法应家的《过山榜》。

第三种为《过山图》《龙风批》等,约三四千字,属修编型,如乳源瑶族自治县候公渡乡坳头邓石养家珍藏的《龙风批》于(宋)“景定元年(1260年)给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修编。

第四种为《祖源来历》《瑶人分基来路祖途》等,内容与《过山榜》有所不同,但属过山文书范畴,如乐昌县竹林坪盘法俊保存的《祖先根牒》等。

广东的《过山榜》以《评皇券牒》《过山榜》两种名称居多,大都为墨水手抄本;装潢样式普遍为书本式,卷幅和折叠式的较少,制作的券牒以布、纸为主。1983年春,笔者在连县三水左右里瑶山曾见过一幅卷幅卷牒,券末绘有盘王六男六女,乐队及日月的形象。其他券牒多以草纸书写,装订亦简朴。有的券牒盖有“盘王”印模,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印文均为象形古篆,很难辨识。前人做过研究,也认为:“皆园印篆文,其意不可解。”[3]广东现存的《过山榜》,年代多标自清代初、中叶传抄,少数为民国时期的抄件。新近发现的一本《评皇券牒》,[4]是明建文元年(1399年)在乐昌县城南五里坑誊抄的古本,年代较久,内容完整,是一份价值较高的券牒。《过山榜》产生的年代,学术界众说纷纭,榜文内大都出现自(宋)“景定元年(1260年)给付”等字样,但据黄珏先生研究认为:《过山榜》产生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是唐王朝给予受招抚入籍的瑶族先民的券牒文照。[5]

瑶族的《过山榜》文献,牒本多残缺不全,在辗转誊抄反复时,增删、遗漏、错写颇多,综合各地《过山榜》内容大意,榜文反映了如下几方面:

1.《过山榜》记载了人类的起源和盘瓠子孙十二姓的由来

连县《平王敕下盘古榜文》记载:“盘王原是天上赐,先有盘古置天地,置得山源千条水,伏羲姐妹也出世,又置五谷珠宝,又置圣王金銮殿……”[6]乐昌瑶族保存的《祖先根牒》载:“暗天黑地,雨水倒流,遍地洪水,天下无人,只有伏羲姐妹两人,承(乘)一葫芦漂浮,得以生存……水平后,天无神,地无人,只有伏羲姐妹二人到处去游……在路上遇着一只乌龟,拦在路旁,乌龟说天下无人,你俩隔岸烧香、隔岸梳头,隔山镶磨,配合夫妻……兄妹二人听后,怒打乌龟……天下确无人烟,兄妹只好配为夫妻。后生育六男六女,分为十二姓。”[7]这里的记载,把史籍中盘古开天辟地传说和女娲氏兄妹在昆仑成婚的故事,与盘瓠十二姓瑶族子孙来源结合起来,说明瑶族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联,史源源远流长。在乳源瑶族的《龙风批》中载有:“高王犯界,圣心甚忧,合臣征伐,俱无承认,牲盘护(瓠)佐殿龙犬舞踊跃朝拜,独育报主之恩……身游大海,七日七夜,经在高王国中……咬杀高王头级,身游大梅,回归殿下……我王见盘护有此灵性,就将宫女招之为婿……后宫女美貌,身生六男六女,王龙颜大喜,当殿赐派名:盘、沈、包、黄、李、邓,转奏评王周、赵、胡、冯、雷、唐……”

“高王犯界……命臣征伐,俱无来谋承认,惟盘护佐殿龙犬踊跃朝王拜舞……独言报主之恩……惟盘护复拜舞而去。走如云飞,身游大海……径到高王国中,时高王在朝,以得盘护至此,喜动颜色,评王有此龙犬不能离之,今来投我国中,其国必定败矣。吾闻异物进,而国必盛……置酒美味待之……忽遇高王游赏百花园林……大醉不省人事。盘护深受主恩切……乃咬杀高王头级,身游大海回殿下……我王坐朝,盘护口衔高王头级,朝拜启奏陛下,先准盘护择吉成亲……后宫女生得美貌,身生六男六女,转奏评王,龙颜大喜。敕赐各姓派名等:盘、沈、包、王、李、邓、周、赵、胡、唐、雷、冯……”[8]所载故事与汉史籍《搜神记》《后汉书·南蛮传》等书记述内容大相径庭,其所言“祖先我祖”为“龙犬”,从科学遗传学的角度看近乎荒诞,但从人类历史发展上溯源,瑶族社会无疑经历了图腾崇拜的原始社会发展时期。

2.《过山榜》记述了封建王朝对瑶族的册封及赋税徭役的豁免

封建官府对瑶族的册封,包括土地和官爵两项内容,而对瑶族的豁免,也包括了赋税、徭役两项内容。乳源《龙风批》载:“准令普天之下,住耕山田地岭……准盘护子孙十二姓之裔也,永远刀耕火种,一切夫役,悉行豁免,评王旨敕赐有券牒(指《过山榜》)一道,给与瑶等收执,永远为照……”“一赐长男姓名盘护龙,封助国候,食邑五千户,补充藤州刺史;一赐二男姓名沈如飞,封武骑卫侯,食邑五千户,充赣州司马大将军;一赐三男姓名包名风,封野尉侯,食邑三千户,补充瑞(端)州刺史;一赐四男姓黄名虎,封光禄大夫圣富待郎,食邑三千户,补充饶州都尉;一赐五男姓李名应瑞,封紫禄大夫,食邑一千户,补充本司仆射郎官;一赐六男姓邓名协瑞,封镇国大将军,食邑一千户,补充信州都尉;一赐七男姓周名元,封都判使,食邑一千户,补充韶州王氏夫人;一赐八男姓赵名元瑞,封都尉镇国公,食邑五千户,补充兖州杨氏夫人;一赐九男姓胡名珍,封都尉镇国将军,食邑三千户,补充处州永化夫人;一赐十男姓冯名照,封镇国侯尚书,食邑三千户,补充六司仆射杨县夫人;一赐十一男姓雷名元,封镇国侯鲁侍郎,食邑三千户,补高州水氏夫人;一赐十二男唐名瑞,封镇国公尚书,食邑三千户,补充永州梅氏夫人。”[9]

盘瓠十二姓子女及其后裔,不仅一一得到册封,而且“三锹以上地面,由瑶人自种,山货等项,任卖通客与贩,自管营身计;倘有豪民游棍,不许欺凌谋夺,而有谋夺,准令瑶人扭送该管有司究治。……准臣盘护子孙十二姓之苗裔也,永远刀耕火种,一切夫役悉行豁免”[10]。与当时唐朝推行的“安抚”政策相呼应。

3.《过山榜》记述了瑶族婚姻祭祀、服饰等习俗

乐昌县《祖先根牒》载:“遍地洪水,天下无人……兄妹只好配为夫妻。后生育六男六女,分为十二姓。”[11]“盘王女不嫁国,如有嫁百姓,甘罚……”“一准令十二姓子孙,自行嫁娶,不许与族外交婚者。”[12]“一准十二姓内自行嫁娶,与族内交婚,若与族外人交婚,公罚定行不恕。”[13]族内婚至今仍是瑶族社会盛行的习俗。

《过山榜》还记述了瑶族的祭祀:乳源《龙风批》载“但秋冬祭拜盘王,伊十二姓子孙摇动长鼓吹笛笙歌,引出大男小女,联手把肩,身着花衣花裙惊天动地,歌唱不绝”[14]。连县《评皇券牒》载:“一准秋冬祭拜盘王,吹唱鼓板笙歌乐会,不许外人妄谈怪异。一准天时不雨,禾稼黄旱,仰王瑶子孙,依时各州县赈济,乡村祈求降雨泽,以振宗庙。”[15]

《过山榜》记述的瑶族服饰:连县《盘古榜文》载盘护“龙犬”得赐予宫女成婚,宫女则“花衣赤领,长衣大袖,带长腰木鼓,六笛吹笙,钢锣横箫唱讲”。[16]乐昌《龙风批》载:“敕伊十二于孙摇动长鼓,吹笛笙歌鼓板,引出大男小女,连手把肩,身穿花衣赤领……”[17]《过山榜》记载的瑶族服装,与今天瑶族群中的大部分支系的衣着基本相似。

4.《过山榜》记述了瑶族的生产、生活和流离迁徙的历史

乳源《龙风批》载:“三锹之地,插草为标,瑶不占民地,民不占瑶地……后代以采,木朽柴滥,山土之荒,垅头垅尾,开挖田坵,栽蓝靛种姜点豆杂项,光彩尽行打落,免粮无税,客贩通行……王瑶子孙,浮游天下,逢山吃山,逢水吃水,过水按桥……刀耕火种,活命生全……”[18]

连县《盘古榜文》载:“盘古大王子孙万代平安,管山吃山,管水吃水……赶牛不上,打马不行,戽水不上三尺之处,高山瑶祖业……瑶田在山,尽力耕种,任从种植,生理养瑶,粮无差,山林打箭,瑶人田冲,不到打马之处,于免王税差被钱粮等件各物。不许强种瑶田,望青山砍伐,刀耕斧种,作除免差役。”[19]

5.《过山榜》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乳源《龙风批》载:“一准令堵处山林不问远近丈尺,任便王瑶子孙等往天下青山,采斩竹木栽种等项通与客贩,不许外民作害形势,妄以各色取掠,而有违者,刺配施行。”[20]“国家普天之下,万顷山河,乃系朝廷山场,仍须王瑶子孙安居,刀耕火种,山田自置,山货麻豆菜麦苧藤种卖,通客兴贩,自营身计,当地之人,不许恃豪富欺凌侵夺山货谋利,如有百姓侵夺山林,瑶人无靠,当该赴官宪治。”[21]封建王朝在准给瑶人的《过山榜》文上制定以上“条令”,说明当时就存在尖锐的民族矛盾。《过山榜》的颁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官府与瑶族之间、瑶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

《过山榜》不仅记述了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还有诸如习艺、参加科举、商贩等其他方面的内容,本文不再一一赘述。《过山榜》内容丰富,涵括面广,而且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方式独特,它记录了瑶族社会的发展,记录了瑶族人民不畏强暴的斗争,更记录了瑶族人民辛酸的迁徙。《过山榜》与过山瑶的历史关系密切,是学术界研究瑶族历史必不可少的文献,也是“勉”瑶支系之过山瑶族先民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www.xing528.com)

【注释】

[1]李筱文、赵卫东主编:《过山瑶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2008年。

[2]乔健、胡起望编:《瑶族研究论文集》,民族出版社,1988年。

[3]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中华书局,1930年,第137页。

[4]乔健、胡起望编:《瑶族研究论文集》,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46~62页。黄珏:《瑶族〈评皇券牒〉初探》,1986年打印稿。

[5]乔健、胡起望编:《瑶族研究论文集》,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46~62页。黄珏:《瑶族〈评皇券牒〉初探》,1986年打印稿。

[6]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八)》,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50页。

[8]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42~1143页。

[9]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27~1128页。

[10]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26页。

[1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八)》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50页。

[12]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40页。

[13]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27页。

[14]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26页。

[15]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44页。

[16]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54页。

[17]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39页。

[18]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49页。

[19]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55页。

[20]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27页。

[21]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3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