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霍山地位不断提升,佛教胜过山川神

霍山地位不断提升,佛教胜过山川神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霍山此时也并未列入四镇,应归为州郡诸神祠,尚属小祀。这种变化应当是霍山地位不断提升累积,从量变到突破转折点、发生质变的结果。事实上,在理念方面,佛教天然地与山川神处于对立的状态,而佛教自始至终凌驾于山川神之上,表明了在这种争斗中,佛教取得了胜利。[24]《唐会要》卷二十三《牲牢》:“自古圣帝明王,岳渎海镇,祭用牲牢,余并以酒脯充奠。”

霍山地位不断提升,佛教胜过山川神

霍山,作为唐代重要镇山之一,其在隋唐镇山祭祀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祭祀等级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不在四镇之列上升到位列五镇再上升到成为中镇,从地方负责祭祀到中央遣官致祭,从偶尔祭祀到每年定期祭祀、逢大事专门祭祀,其地位逐渐提高。

隋文帝时期,霍山在这时虽然已取得镇山之名,但不在“四镇”之列,似乎是以一种独特的地位存在于国家祭祀体系之中,这时霍山祭祀尚属小祀。到唐高祖时期,因霍山神在开国神话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霍山在国家镇山祭祀体系中的地位开始逐渐上升。但霍山此时也并未列入四镇,应归为州郡诸神祠,尚属小祀。武后时期,霍山地位似乎因战争而有所上升,表明了霍山作为一方镇山,不仅仅因其祈雨职能而受到关注,自身天然也具备着镇守地方、护佑国境的职能,并因此得到统治者的额外关注。玄宗时期,霍山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在国家镇山祭祀体系方面表现为从不在四镇之列,地位特殊上升到受诏封应圣公、跻身五镇之列,国家镇山体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在祭祀等级方面则表现为从小祀上升到中祀。这种变化应当是霍山地位不断提升累积,从量变到突破转折点、发生质变的结果。代宗时期,政治环境动荡不安,霍山作为高祖开国神话中的重要角色,代宗自然而然将维持中央政权合法性、稳定性的神灵层面的需求投诸霍山之上,希冀通过对霍山的制祭,能够得到如同先祖一样的庇佑。而霍山在位列五镇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中镇”地位,最迟应在唐昭宗天复辛酉年(901)之前,并得到官方和民间的双重认可。

霍山除了在国家镇山祭祀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民间信仰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这种带有民间趣味面貌的出现,可以看出当时民众根据怎样的心理及实际需求而对霍山神进行着精神层面的转化和改造。另外,唐世释教发展最为繁盛,释教徒不仅积极宣扬自身宗教理念、经典,对传统山川信仰也或多或少有所附会,以突出释教在神灵层面取得的崇高地位。这种附会表现在霍山信仰上,则呈现两种层面:宗教地位方面,佛教以宗教记载突出释教徒凌驾于传统山川神的地位,具体表现不仅为释教徒以法术行使传统山川神的降雨职能,更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山川神也必须对本属凡人的法师低声下气;人世方面,释教徒似乎取得了高于山川神的地位。事实上,在理念方面,佛教天然地与山川神处于对立的状态,而佛教自始至终凌驾于山川神之上,表明了在这种争斗中,佛教取得了胜利。

注释

[1](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二《河东道一·晋州霍邑县》:“晋州,《禹贡》冀州之城,即尧、舜、禹所都平阳也。”中华书局,1983年,第340页。另外,(唐)杜佑:《通典》卷一七九《古冀州下》:“霍邑,汉彘县。隋置今县。周厉王无道,周人流亡于彘,即此地。有霍山,即职方冀州之镇,一名太岳山,《禹贡》所谓岳阳。”中华书局,1982年,第4729页。(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四十《地部五》霍太山条:“《水经注》曰:霍太山上有飞廉冢,山上有岳庙,庙甚灵,鸟雀不栖其林,猛虎常守其庭,此则禹贡岳阳也。《唐书》曰:义旗初建,……高祖大悦,以太牢祭其山。”中华书局,1966年,第190页。

[2](宋)毛晃:《禹贡指南》卷一《冀州》:“冀州山镇曰霍山。案霍山有二,在冀州者又谓太岳,在荆州者又谓之天柱山。”清刻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第3页。

[3]《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中华书局,1975年,第3页。

[4]常乐:《中镇霍山考辨》,《晋阳学刊》2001年第5期。

[5]蔡宗宪:《唐代霍山的神话与祭祀——兼论霍山中镇地位的确立》,《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2017年第47期。

[6]王元林:《国家祭祀体系下的镇山格局考略》,《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1期。

[7][9][10]《隋书》卷七《礼仪志二》,中华书局,1973年,第140页。

[8]《通典》卷四十六《礼典六·山川》,第1283页。

[11]《隋书》卷七《礼仪志二》:“孟夏之月,龙星见,则雩五方上帝……京师孟夏后旱,则祈雨……七日,乃祈岳镇海渎及诸山川能兴云雨者……秋分已后不雩,但祷而已,皆用酒脯。”第128页。

[12]《隋书》卷六《礼仪志一》,第116——117页。

[13]《隋书》卷六《礼仪志一》,第117页。

[14](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3页。

[15]《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二《河东道一·晋州赵城县》:“霍山庙,在(赵城)县东南三十里霍山上,甚有灵验。贞观五年(641)敕令修理。”第341页。

[16](唐)萧嵩等:《大唐开元礼》卷一《择日》,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2页。

[17]雷闻:《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10页。(www.xing528.com)

[18](唐)张说:《张燕公集》卷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28页。

[19]《新唐书》卷四《则天皇后本纪》,中华书局,1975年,第102——103页。

[20]《唐会要》卷二十二《岳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27页。

[21]《通典》卷四十六《礼典六》:“(天宝)六载,封霍山为应圣公,……其九州镇山,除入诸岳外,并宜封公。”第1283页。

[22](唐)王泾:《大唐郊祀录》卷八《祭岳镇海渎》,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787页。

[23](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二,“《隋书》:开皇十四年,立冀镇霍山祠。《开元礼》惟祭四镇,天宝后益霍山为五。唐天宝十载正月二十三日,始封东镇沂山为东安公,南镇会稽山为永兴公,西镇吴山为成德公,中镇霍山为应圣公,北镇医巫闾山为广宁公”。中华书局,1989年,第85页。

[24]《唐会要》卷二十三《牲牢》:“自古圣帝明王,岳渎海镇,祭用牲牢,余并以酒脯充奠。”第447页。

[25](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七十四《岳渎山川》:“岩岩霍山,九州之镇,兴云致雨,功已洽于生人。……永言幽赞,兹谓有孚,谓天命神。据我斯意,宣令礼仪使判官司封员外郎薛颀,即往霍山致祭。正词以祭,称朕意焉。”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19页。

[26]《新唐书》卷六《代宗本纪》,第170页。

[27](明)张宇初、张宇清、邵以正:《正统道藏》卷十一《洞玄部记传类》,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5页。

[28](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八十三《祀山川》,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758页。

[29]《新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晋州霍邑,上。义宁元年(617)以霍邑、赵城、汾西、灵石置霍山郡。武德元年(618)曰吕州。贞观十七年(643)州废,以灵石隶汾州,霍邑、赵城、汾西来属。有西北镇霍山祠。”第1001页。

[30]《新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营州柳城。中。西北接奚,北接契丹,有东北镇医巫闾山祠。”第1023页。

[31](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卷四《李卫公靖》,中华书局,1982年,第188——190页。

[32](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二十六《唐晋州大梵寺代病师傅》,中华书局,1987年,第669——670页。

[33](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十九《五岳真形图序》:“霍山(天柱山)南岳诸君,黄帝所命,衡岳之副主也,领灵官三万人。”中华书局,2003年,第1096页。

(柯增玮,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