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过山瑶,瑶族人口情况及特点简介

广东过山瑶,瑶族人口情况及特点简介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广东省瑶族人口近21万人,其中排瑶人口有7.5万人,其余13.5万便是过山瑶和外省进入广东的各支系瑶族人口。来来回回,迁入迁出,粤北山区的过山瑶,已不再是当时的“山冈蛮峒瑶”。而是“吃尽一山过一山”,“依山自保”,“循山流徙”,故人称之为“过山瑶”。“峒居为壮”“山居为瑶”,瑶所居之环境以高山为主或居半山。

广东过山瑶,瑶族人口情况及特点简介

在广东,有瑶族人口20余万,主要分布在连南、乳源、连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内。广东瑶族分属瑶语支和汉语方言两大只支系,其中分布在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排瑶讲瑶语支“藻敏”方言,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和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以及连南县的山联乡、怀集县的下帅壮族瑶族乡、曲江县深渡水瑶族乡、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三水瑶族乡等地的瑶族,主要讲瑶支系“勉语”方言。

过山瑶是广东瑶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支系。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广东省瑶族人口近21万人,其中排瑶人口有7.5万人,其余13.5万便是过山瑶和外省进入广东的各支系瑶族人口。由于过山瑶和排瑶是广东瑶族的两大支系,且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过山瑶迁徙,排瑶定居;不同的语言,过山瑶属于勉—金方言(绵荆)——优勉(尤绵)土语,排瑶属于藻敏方言——标敏土语;不同的图腾信仰,过山瑶信奉盘瓠祖先,排瑶除信奉盘王外,还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不同的服装服饰,排瑶椎髻留长发,长衣宽裤;过山瑶剪短发,长衣长裤,等等。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历史文化特点,但一致认同瑶族主流文化。

过山瑶在广东的分布区域是:北至乐昌县北乡镇,西达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怀集下帅壮族瑶族乡、连州市三水、瑶安瑶族乡,南至阳春县永宁镇,东至龙门蓝田瑶族乡。形成以湘、粤、赣交界地为中心的聚居区。

过山瑶不是广东的土著民族,但在广东已经生息繁衍了上千年的历史。从史籍、史迹反映,过山瑶早在隋唐以前就生活在湘、粤、赣三省交界地区。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梁大同中(538—541年)徐度随始兴太守肖介赴郡,时诸峒瑶僚屡出剽掠,境内大扰,介令度率师讨之”。说明当时粤北已有相当数量的瑶族先民居住并蓄积了一定的反抗力量。又据《随书·地理志》载:“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武陵、巴陵桂阳、澧阳、衡山、熙平皆同焉。”当时,桂阳辖有今清远连山、连南、连州境地,熙平辖有今韶关境地,韶关、乳源及乐昌一带地区是瑶族先民早期的定居区域。(www.xing528.com)

从过山瑶珍贵的历史文献《过山榜》,可以反映他们的祖先确实在韶关境地居住逗留。有乳源《评皇券牒》载:“宋景定元年(1260年)又至曲江幽列溪山,乳源大楠水山,又至乐昌东、西山。”《过山图》记载:“又到乳源梅花、太平、南木等山,乐昌东西二山。”今乳源瑶族自治县,过去分属乳源,曲江、乐昌三县,亦属熙平地,瑶人在此地域不仅长期生活而且不断迂回迁徙;“吃尽一山则他迁”,迁徙游耕是过山瑶社会的一大特色。过山瑶群体的迁徙足迹,遍布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最近30年,还迁往了欧美各国。“寻得佳胜处,又徙宅从矣。”来来回回,迁入迁出,粤北山区的过山瑶,已不再是当时的“山冈蛮峒瑶”。而是“吃尽一山过一山”,“依山自保”,“循山流徙”,故人称之为“过山瑶”。宋朝以后,瑶族不断向南迁徙。经历各朝的不断往来迂回迁徙,在广东境内大山丛林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并形成了他们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俗有称:“九村开辟在明朝,一半壮民,一半瑶。”“峒居为壮”“山居为瑶”,瑶所居之环境以高山为主或居半山。粤北南岭之地,史称“无山不有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载:明代广东境内有瑶族的州县共21个,瑶族人口遍布广东的大小山头,经明末清初封建王朝对瑶民的疯狂围剿,迫使瑶族向西南大迁徙,留守广东的瑶族,有的“逐步向化,与齐民同”,有的迁回了粤北故居,形成今天粤北瑶族的分布形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