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瑶族群的史源:说瑶三十年

瑶族群的史源:说瑶三十年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瑶族作为单一的群体,早在中国的隋唐时期已经形成。[7]隋唐时代是“瑶”独立而成单一族群的重要时期。[8]美国瑶人的祖先与唐代的“瑶”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从他们家中保留的《瑶经》《过山榜》及族谱反映,他们的祖先与中国瑶族的祖先共生一脉,共出一源。连州、韶州都是瑶族早期的活动地带。

瑶族群的史源:说瑶三十年

瑶族作为单一的群体,早在中国的隋唐时期已经形成。瑶族的名称,最早见于唐初姚思廉的《梁书·张缵传》说:“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长孙无忌等在《隋书·地理志》中也说:“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在南北朝以前,瑶族先民和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统称为“蛮”,瑶族先民乃古代“蛮人”的一部分。隋唐时期的一些文献,开始出现用“徭役”的“徭”字来称呼“瑶族”。[7]隋唐时代是“瑶”独立而成单一族群的重要时期。“唐代中期,瑶人势力遍及今湖南全境,北至长江之滨的洞庭湖畔,南抵湘南甚至越过五岭而居于粤北之地。”[8]美国瑶人的祖先与唐代的“瑶”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从他们家中保留的《瑶经》《过山榜》及族谱反映,他们的祖先与中国瑶族的祖先共生一脉,共出一源。在西雅图瑶人李如府家中的族谱记载:“先祖先置连州庙……后因洪水,迁移到韶州府乐昌县。”连州、韶州都是瑶族早期的活动地带。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五》“潭州”条载:“(晋)怀帝分荆州湘中诸郡置湘州,南以五岭为界,北以洞庭为界,汉晋以来,亦为重镇。今按其俗杂,有夷人名瑶,自言先祖有功,免徭役也。”[9]潭州,是唐代湖南观察使治所,辖潭州(治今长沙)、郴州(治今郴州)、永州(治今永州)、道州(治今道县西)、邵州(治今邵阳)、连州(治今广东连州)。此外,美国瑶人对中国“南京十宝殿”“紫荆山”(南京钟山)和“浙江会稽山”以及“广东韶州府乐昌县”的史迹记忆犹新。瑶人家中珍藏的《过山榜》《家先单》《祖坟墓册》《前初古图》《歌堂书》《坐堂书》等古籍明确记载着他们祖先的故乡在中国的“南京十宝殿”……祖先“盘瓠王”传说的出生地以及漂洋过海到了广东的潮州和韶州府乐昌县,然后经广西,过云南,随山耕种,再到老挝或越南。近些年,又加写上了某年某月到达泰国、美国的迁徙历程。[10]“我们在西雅图见到的长达十余米的《过山榜》,这部用血和泪谱写的长卷详细地记述了美国瑶族祖先从洞庭湖起经两广、云南历尽磨难南迁老挝、泰国的经过。”[11]瑶族的历史是迁徙的历史,美国“勉”瑶人的历史同样具备这种特征,在加利福尼亚州塞勒姆邓明福家中收藏的《祖宗薄记》[12]载:

邓珠一郎 葬广西道桂林府管入老家入义尊县

邓氏一娘 葬广西昭平县孔家湾

邓法坛  葬恭城县上西乡苏体源东洞

盘氏者  葬桂林县天井安堂

邓法林  葬湖广道江华县管入皆流西中白鹤庙

邓法前  葬广东道连州县大龙洞(www.xing528.com)

赵妹耐  葬云南省开化府文山县东安里

邓法灵供 葬猛刺(猛腊)磨丁盐堂冲

邓法堂  葬安南(越南)掌国管下仙玉

邓法广  葬猛声管上冷佧仲

“其始祖在三百多年前即明末清初,分别从中国湖南的江华,广西的贺县、富川、恭城、永福、宜山,广东的连山等山区迁徙到云南河口、猛腊一带,到清同治、清光绪年间又有一部分迁徙到了缅甸、老挝……”[13]

经历几百年的沧桑,颠沛流离,美国瑶人走过了中国的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越过了越南、老挝、泰国境地,最后抵达美国,他们是瑶族群中迁徙最为频繁、行程最为遥远的一支,但他们的历史永远不能与中国分割,永远与中国瑶族的历史紧紧相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