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说瑶三十年:揭示人的灵魂不灭现象

说瑶三十年:揭示人的灵魂不灭现象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排瑶认为,死亡是肉体与灵魂的永久分离,躯体涸毁而灵魂不灭。人死后为“鬼神”,排瑶认为能否都变为具有灵魂的鬼,则有一定的认识区别。一岁左右的儿童死亡,虽已成人形,但无成人的灵魂,也不会变“鬼”作祟人间。有些“鬼”,生前虽然是好人,但不是正常死亡而是遭横祸而死,死得有冤,其冤魂不服气,做“鬼”亦会作祟,亦属“恶鬼”一类。“小鬼”则指各姓氏祖公“鬼魂”和一般危害性较小的“灵魂”。

说瑶三十年:揭示人的灵魂不灭现象

由于文化层次的差距,落后民族对于死亡的态度,比现代先进民族复杂。“在瑶人的神灵观里,对于人及一切动物,都有肉体与灵魂的双重关系。”[6]不能解释物之所由生或死,而只以最粗浅的感觉,幻想其为神秘力量所致,他们把梦中所遇到的故人,说成为死后托梦还魂,由此形成“灵魂不灭”的观念。

排瑶认为,死亡是肉体与灵魂的永久分离,躯体涸毁而灵魂不灭。“人死黄泉不转生,人生死去难扶起。”在排瑶的观念里,没有生死轮回之说,但有鬼魂附身之言。如新嫁娘或孕妇出门,不是担心她们遇鬼投胎转世,而是担心未来胎儿的本体灵魂被“鬼”掠去,念经送“鬼”只是为了“招魂”。

人死后为“鬼神”,排瑶认为能否都变为具有灵魂的鬼,则有一定的认识区别。因为“缅”是集人生前的精气、灵气所成,是有巨大神力的精神主宰。而如出生未满月的婴儿死亡,还没有完全形成人样,不具有灵魂,只会变人,不会变成“缅”,所以婴儿死后埋葬在产妇的睡床底下,以便保住胎气,招引、扶持下一胎婴儿成长。一岁左右的儿童死亡,虽已成人形,但无成人的灵魂,也不会变“鬼”作祟人间。在排瑶人眼里,男孩9岁以前,女孩12岁以前都没有形成大人的灵魂,在这之前死去,是不会变成“鬼”的,所以死后不举行葬礼,不用棺材,只给死者沐浴梳洗头发,换上干净衣服,用白布包裹,草草埋葬在山冈上。

尚未结婚的人死后,虽有灵魂存在,但不能入阴府,灵魂留在世间游荡,可有三个去处:一个在墓地里,一个在家中,另一个去扬州十八洞。此外,凡被人杀死、上山跌死、下水淹死、被毒蛇猛兽咬死等死于非命的成年男女,也不能入阴府,其灵魂无处着落,也只好到处游荡做野鬼,作祟人间。只有经过在世的亲属请“先生公”替其念经超度,把灵魂送回故地扬州十八洞,灵魂才有个归宿得以安宁,不再徘徊于世间做“野鬼”。

排瑶认为,正常死亡的人进入阴府有三条“阴司路”:第一为“上桥路”,入阴府的“上桥殿”可以直通天堂;第二为“中桥路”,入阴府的“中桥殿”;第三条为“下桥路”,入阴府的“下桥殿”。能走哪一条路,由其生前的善、恶行径所决定。世间的不平使人们联想到阴间的“鬼魂”亦不会平等相处,故把阴府分成三个等界。但他们相信,生前行好事的人到阴府可在“上桥殿”生活,而专门做坏事的人死后灵魂只能在“下桥殿”或下地狱。(www.xing528.com)

在排瑶的“鬼神”观念中,“鬼”有善、恶之分和大、小之分。“鬼”的善和恶与他们生前所为有关,生前有功于村民,经常做好事的人死后变为“善鬼”;生前无恶不作,为非作歹的坏人,死后肯定变成“恶鬼”害人。有些“鬼”,生前虽然是好人,但不是正常死亡而是遭横祸而死,死得有冤,其冤魂不服气,做“鬼”亦会作祟,亦属“恶鬼”一类。而“大鬼”多指自然神或生前干大事的人、受众人祀奉的人,个中亦有“善鬼”。“小鬼”则指各姓氏祖公“鬼魂”和一般危害性较小的“灵魂”。排瑶相信“鬼魂”经常附于活人身上,附在它所喜爱的任何事物上。“善鬼”附身,可给人们带来吉祥、福气,保佑平安;“恶鬼”附身则会招灾惹祸,所以他们惧怕“恶鬼”,但不论“善鬼”“恶鬼”,都一样要祭奉,只是所念的经咒不一样。

“善鬼”“大鬼”“小鬼”均摆入大庙供奉,“恶鬼”一般在野外摆供。过去,各大排甚至一些小排都设有盘古大庙。如大掌排有“庙东庙”;火烧排、里八洞有两排供奉的“料险东庙”和“引岭庙”;军寮排、马箭排有两排供奉的“横强庙”,九寨小排有“下坪大庙”。每个大庙供有大大小小的木刻偶像,象征各种神与鬼,盘古王公、盘古王母是各庙必供的神像。排瑶传说盘古王开天辟地,造出人间万物,也造就了排瑶,盘古王是排瑶民族的始祖,人们相信始祖的神灵庇护人间安危、幸福最为灵验,故信奉甚虔。盘古王夫妇的木刻神像位于庙堂中央主神位,左右排列各排、各姓氏先后逝世的先人神像牌位,供众人供奉。《连山绥瑶厅志》载:“庙立于野,凡隶排者,皆祭之,如群姓之大社也,无太主,刻木为像,不必肖其人,亦不能辨为谁氏之祖妣,统呼之曰阿公……祭之日,男妇诸君集于庙,俱香烛、纸钱、猪、牛、鸡、酒而焉。”排瑶认为,灵魂离开躯干后是永恒存在的,从开天辟地的盘古王、历代先祖的神灵到逝世入土七天的亲人(七天前的灵魂尚留在世间未入阴府),其灵魂都是有神力的。同时随着父系权力的确立,逐渐萌生了以父系家长为主的神灵崇拜,故每个大排都立有自己排内各姓氏先祖的牌位,称“大庙公”“小庙公”。如火烧排、里八洞的“料险东庙”有8个“大庙公”神像,其中有盘古王公、盘古王婆、本方土主唐十二公、李十八公、唐皇白公、房君法富王公、唐君法朝七公。另外还有“小庙公”60多个,均为排内各姓氏的先祖。又如大掌排的“庙东庙”有“大庙公”7个,其中有盘古王公、盘古王婆、本方土主皇十五公、李十八公、唐皇白公、邓十五公、龙十九公,同样也有60多个“小庙公”。凡进大庙者,均不分姓氏,一一共同祀奉。

而属于“恶鬼”者,虽然不能摆入大庙供奉,但在祭祀时一样敬祀。人们相信通过虔诚的祈祷,一些恶鬼还会转变为善鬼,不再作恶于世人。凡遇灾难,都归罪于恶鬼;人有伤痛病疾,认为是恶鬼缠住了灵魂,必须为之请神超度,查鬼赶鬼,以避鬼缠之灾。“赶鬼”有“初病赶鬼、病未愈再赶鬼和赶大鬼”等三种方式。“赶鬼”先“查鬼”,查明鬼的大小。专门“查鬼”“驱鬼”的“厚缅公”(瑶语,汉意为“问鬼公”),是人神交往的使者。“厚缅公”被人请到家中之后,供上米一筒、香三枝和一些纸钱,便捧着经书喃喃念咒,并用一块牙板打着手臂,全身战战栗栗地颤抖,几乎进入昏迷状态,这就算与阴府灵界打上了交道,口中说病人冲撞了什么鬼,要用什么类的祭品,在什么地方祭告,就算查到了“鬼”。如是“小鬼”,用小公鸡作为祭品;如是“大鬼”,便要杀猪杀牛来祭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