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疏忽细微错误,赢在起跑线 :蝴蝶效应

避免疏忽细微错误,赢在起跑线 :蝴蝶效应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蝴蝶效应在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1998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与美国曾经发生的故事风暴以及太平洋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都是蝴蝶效应的体现。尽管发生的领域不同,可灾难性却是相同的。1982年9月到10月期间,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泰尔诺胶囊因为含有氰化污染物,导致七人死亡。出现疏漏的细节,会变身成“魔鬼”!这也提醒我们,一点点不起眼的细微错误,可能会引发大的灾难。

避免疏忽细微错误,赢在起跑线 :蝴蝶效应

1963年,气象学家洛伦兹正式提出“蝴蝶效应”,即在一个动力系统中,一个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就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假设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有一只蝴蝶轻轻地扇动翅膀,就会引起周围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气流的产生,尽管力量很微弱,却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这一效应充分说明,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的放大,对其未来的状态会造成巨大影响。

蝴蝶效应在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1998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与美国曾经发生的故事风暴以及太平洋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都是蝴蝶效应的体现。尽管发生的领域不同,可灾难性却是相同的。

1982年9月到10月期间,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泰尔诺胶囊因为含有氰化污染物,导致七人死亡。这件事发生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强生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全部收回并销毁3000万瓶泰尔诺胶囊,并检验了大约800万只胶囊,结果却仅发现了70只含有氰化污染物的胶囊。至此,强生公司已经付出了超过1亿美元的成本,事后又花费大约3亿美元来推销重新包装的胶囊,可谓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003年1月16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发生爆炸,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都陷入了震惊之中。这场灾难性的事件不仅让美国的航天事业遭到重创,也让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减缓了。

这一惨剧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事后,调查结果显示: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然是一块脱落的泡沫!原本,“哥伦比亚”号表面覆盖着2万余块隔热瓦,能够抵御3000℃的高温,这是科学家们为了避免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外壳被高温所熔化专门设计的。1月16号,“哥伦比亚”号升空80秒后,一块从燃料箱上脱落的碎片击中了飞机左翼前部的隔热系统,而宇航局的高速照相机精准地记录了全过程。(www.xing528.com)

按照常理来说,美国航天飞机的整体性能和很多技术标准都是堪称一流的,可谁能想到,就这么一小块脱落的泡沫竟然轻易地就把价值连城的航天飞机摧毁了,还带走了无法用价值衡量的七条宝贵的生命!这说明什么?出现疏漏的细节,会变身成“魔鬼”!

事故调查小组称,其实“哥伦比亚”号在飞行期间,工程师已经知道飞机左翼在起飞过程中曾经受到泡沫材料的撞击,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且当时有补救的办法,可这些安全细节并没有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他们觉得“没关系”“不要紧”,心存侥幸。然后,“哥伦比亚”号就带着问题上天了,最终机毁人亡,成为美国航天史上永远抹不去的阴影。

这也提醒我们,一点点不起眼的细微错误,可能会引发大的灾难。对于错误和隐患,无论它有多小,都不能听之任之,心存侥幸。很多时候,往往都是那1%的错误导致了100%的失败。你忽视细节,细节就会变成魔鬼,唯有养成想事想周全、做事做细致的习惯,才能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