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全面改革:解放生产力的关键

推进全面改革:解放生产力的关键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全面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全面改革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因为对于中国最为根本和急迫的是通过改革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体制机制。

推进全面改革:解放生产力的关键

(一)全面改革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了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之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出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党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

全面改革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因为对于中国最为根本和急迫的是通过改革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体制机制。

(二)改革的“三个有利于”标准(www.xing528.com)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成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的、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东西,都允许存在和支持其发展。

(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