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宪法:产生与发展历程

中国宪法:产生与发展历程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4年宪法由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组成,共106条。1954年宪法确认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

中国宪法:产生与发展历程

1.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肯定了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告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新中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与国家基本制度有关的重大问题;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和战斗纲领,对于巩固人民政权,加强革命法制,维护人民权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1954年宪法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1954年宪法”)。1954年宪法由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组成,共106条。1954年宪法确认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定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和国家优先发展国营经济的政策;规定了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步骤;规定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和公民广泛的权利与自由。(www.xing528.com)

3.1978年宪法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1975年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1978年宪法。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1978年宪法没有完全摆脱“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除恢复了人民检察院的设置和公民权利规定有所增强外,其他方面与1975年宪法相比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4.1982年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包含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内容,共138条。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1982年宪法是一部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宪法,也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我国现行的宪法即1982年宪法。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上发生的重大变化,1982年宪法前后进行了四次修订,即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修改,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修改,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修改,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修改,这四次宪法的修改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宪法体制,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产生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