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民营跨国公司竞争力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

我国民营跨国公司竞争力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国际成长显著的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竞争的积极参与者,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2014年,国家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在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下,民营企业正逐渐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因此,本章借鉴资源观、产业观及复合基础观、制度观,构建我国民营跨国公司竞争力评价分析框架,并筛选相应指标体系,分析评价我国民营跨国公司竞争力状况。

我国民营跨国公司竞争力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国际成长显著的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竞争的积极参与者,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在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和所有制影响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在跨国经营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2014年,国家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在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下,民营企业正逐渐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民营跨国公司与国有企业相比,不具备制度优势、规模优势以及禀赋优势,但却在国际化进程中发展迅猛,势头强劲。民营跨国公司的竞争力水平是衡量企业国际化能力的重要内容,准确掌握民营跨国公司竞争力现状是探究分析竞争力形成根源的研究基础。根据上章分析,目前关于企业竞争力评价相关研究的成果日益丰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也已不少,但跨国公司竞争力评价的系统研究还并不多,量化实证的方法也局限于对国际影响比较大的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从我国跨国公司的可观测数据看,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来源于企业的统计、会计、业务核算数据,但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是以企业内部社会再生产状况为对象设计的,包括服务政府统计的报表指标和会计与业务的核算指标,这些指标对研究企业竞争力是不完备的,与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也不对应。因此,本章借鉴资源观、产业观及复合基础观、制度观,构建我国民营跨国公司竞争力评价分析框架,并筛选相应指标体系,分析评价我国民营跨国公司竞争力状况。(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