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解析与优化

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解析与优化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上所述,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生产与交换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制约与支配的必然性。可见,价值规律对生产的调节作用,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正是在这一自发性的市场机制中实现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解析与优化

如上所述,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生产与交换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制约与支配的必然性。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生产与交换中发生作用的全部经济过程归纳如下: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到价值以上(生产者获得了盈利)→生产扩大→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到价值以下(盈利减少甚至亏损)→生产缩减→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到与价值相适应→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平衡。

这一全部经济过程又可以区分为:市场上商品供求变动与市场价格变动相互制约的过程,以及社会生产变动与市场价格变动相互制约过程。

市场上商品供求变动与市场价格变动相互制约的过程如下:

需求增加引起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到价值以上→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下跌到与价值相适应→供求平衡。

社会生产变动与市场价格变动相互制约的过程如下:

生产不足→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到价值以上→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到价值以下→生产缩减→供小于求,价格上涨到与价值相适应→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平衡。

上述商品供求与市场价格变动相互制约和生产变动与市场价格变动相互制约的两个过程,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又互相交叉的,表现为连锁反应。它们共同构成商品经济变动的机制,即所谓市场机制。在这一商品经济所固有的市场机制的顺利发生作用下,市场供求的均衡和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均衡,是在价格与价值相适应的情况下形成的。这就具体地表明了社会必要劳动量既调节商品交换,又调节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的商品生产中,价值规律正是通过这一市场机制而发生作用的。

对于市场机制进一步加以剖析,可以归结如下:

第一,市场机制是以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为基础的自动调节机制。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中,它以生产者的私人利益与独立经营为前提。在这种情况下,私人商品生产者在经营生产与交换活动中就能对市场状况做出灵敏的反应,如在价格上涨时立即扩大生产,将更多商品投入市场交换;在价格下跌时立即缩小生产,从而减少市场商品供应。(www.xing528.com)

第二,市场机制首先表现为商品价格适应市场商品供求变动而变动。如商品供大于求引起商品价格的下跌,供小于求引起价格的上涨。而在供求出现暂时平衡时,就出现价格与价值的相一致,即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交换。这就表明,形成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终究要在价格不断地上下波动中开辟道路。价值的调节商品交换的作用,正是在价格不断上下波动这一自发性的市场机制中实现的。

第三,市场机制还表现为商品价格适应市场供求变动而变动。就个别生产单位的生产来说,在商品价格因需求超过供给而上涨到价值以上的场合,不仅那些具有平均技术条件与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的单位生产规模扩大,而且那些技术条件较差与劳动者熟练程度较低即个别价值大于社会价值的单位也会投入生产。因为,后者的较高个别劳动耗费暂时还能够得到补偿。但由于生产扩大,市场上商品出现了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跌到价值以下,这就引起企业缩减生产,特别是那些技术条件较差与劳动者熟练程度较低即个别价值大于社会价值的单位,由于出现更大的亏损而首先被淘汰。在市场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情况下,商品就稳定地由具有平均技术条件与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的单位来提供。这样,市场供求变动与价格围绕价值而波动,不断地对生产者的生产活动进行影响与调节,并终于强制那些分散的生产者都按照这种社会平均必要劳动耗费的要求来调整它们的生产方法与个别劳动耗费。可见,价值规律对生产的调节作用,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正是在这一自发性的市场机制中实现的。

就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来看,市场价格的变动还制约着部门生产规模的变动与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中的分配。如价格上涨就会引起某一部门原有生产规模的扩大,或是其他行业转入这一部门,即引起更多社会劳动投入这一部门;价格下跌则引起这一部门原有生产规模的缩减,或生产者退出这一部门转入其他部门,从而引起投入这一部门社会总劳动的缩减。正是在生产适应市场价格变动而变动的机制中,最终使社会总劳动在各个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受到社会需要的规制,即使投入各个部门的总劳动是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所必要的。这也就是第二个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对生产的调节的作用。[11]

第四,价格适应市场供求变动而变动与社会生产适应市场价格变动而变动是互相联系、互为条件的。一方面,价格适应市场供求而变动的机制是生产适应市场状况而变动的条件。例如,在资本主义诞生期存在着某些特权企业市场垄断的场合,生产者以事先设定的垄断价格来出售商品,即使是经营与技术落后,成本高的企业也可以维持生产并获得高额利润,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水准来规制企业的劳动耗费的作用就失效了。另一方面,生产适应价格变动而变动的机制又是市场价格适应商品供求变动而变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生产变动机制不灵,如存在生产垄断的场合,生产者在商品供不应求即价格高于价值时,也有意地控制生产量,这样,市场价格适应供求变动的机制也就不灵了。商品价格就将较长地保持在高于或低于价值的水平上,这就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交换比例的调节作用的削弱或失效。可见,在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只是在价格适应市场供求状况而变动以及生产适应市场价格状况而变动的双重机制不受阻碍地发生作用的条件下,价值规律对于交换以及生产的调节作用才能顺利地得到实现。

第五,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波动与生产变动而起作用的过程,表现为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在不断地背离社会必要劳动中趋向与靠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过程。这是因为:(1)商品经济中生产者的物质条件与劳动力条件的差别,即生产上先进与落后的差别总是存在的,从而决定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别的存在;(2)由于先进的生产者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低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可以实现更多利益,因此价值规律刺激生产者去改进生产条件与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者竞相改进技术,减少生产开支,又引起产品社会必要劳动量的下降。在这新的更低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水准下,那些原先具有平均水平的企业向落后转化,出现了这些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与降低了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新的差距。这样,生产者为了补偿它在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和取得利益,就不能不进一步去改进生产技术与减少生产开支。可见,在商品经济的市场机制下,价值就成为趋于降低的变量。价值规律通过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差距不断出现与不断弥合,成为淘汰落后企业的有力的经济杠杆,它威逼与督促生产者去不断地改进生产方法、技术条件与经营管理,在经常的、大规模的企业破产和社会劳动大浪费中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第六,市场价格变动的机制与生产变动的机制是通过竞争而实现的。正是私有的生产者在商品售卖与购买中的竞争,才实现了价格适应供求状况而变动。此外,正是由于私有的生产者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竞争,才实现了生产适应市场价格状况而变动。可见,竞争是保证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必要条件,从而也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在这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市场价格变动 < 生产规模变动 < 市场供求变动中,才实现了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马克思在论述价值规律时,固然曾经将它简要地并抽象地归结为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进行生产和进行交换的规律,但是这并不能作为我们可以用简单地下定义的方法来研究价值规律的依据。恰恰相反,马克思著作中在许多地方正是联系供求变动、价格变动等市场机制来阐明价值规律的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在第10章以及第37章中,就曾对价值规律由以实现和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进行了周详的、多方面的分析。马克思曾说:“科学的任务正是在于阐明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李嘉图的错误恰好是,他在论价值的第一章里就把尚待阐明的一切范畴都预定为已知的,以便证明它们和价值规律的一致性。……庸俗经济学家根本想不到,实际的日常交换关系和价值量是不能直接等同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症结正是在于,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识的社会调节。合理的东西和自然必需的东西都只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而实现。”[12]列宁也说:“既然价格是交换关系,那就必然会了解在个别的交换关系同经常的交换关系之间,在偶然的交换关系同大量的交换关系之间,在暂时的交换关系同长时期间的交换关系之间所存在的区别。既然如此(无疑是如此),我们就必然要从偶然的和个别的交换关系提升到稳固的和大量的交换关系,从价格提升到价值。”[13]

可见,在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正是通过市场机制而实现的,因此,联系市场机制来确切地与清楚地阐述原本意义的价值规律作用,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