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完全和不成熟表现:公有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完全和不成熟表现:公有化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废止了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和地主私有制,而将生产资料转变为劳动人民公有的财产。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是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基本胜利的标志,是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制度上带来飞跃性变化的表现。可见,公有化的不完全和不成熟是社会主义社会初始阶段的必然现象。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完全和不成熟表现:公有化

社会主义废止了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和地主私有制,而将生产资料转变为劳动人民公有的财产。但是如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一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发展和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一切形式,即实现一切生产资料的公有化,要经历一个逐步发展即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物质技术基础的成熟,使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已经可能而且必须实现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和具有多层次性质,即使是资本主义经济很发达的国家,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也未必能够具有在社会一切经济领域内立即取代一切私有制形式,实现单一的全社会公有制的充分的物质生产力的水平。经典作家在论述无产阶级逐步地实行变革社会生产关系的任务时,常常是联系着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如马克思所说:“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原先经济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在着手解决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时,面对着的是更低下的、更难以实现单一的全社会公有制的物质生产水平。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什么程度,生产资料社会化才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在无产阶级取得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胜利后,它只能是基本地实现公有化。社会主义的胜利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占据统治地位,但却还不是单一的公有制,在某些生产领域内,还将有个体私有制经济甚至一定时期还将有某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是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基本胜利的标志,是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制度上带来飞跃性变化的表现。认为任何国家,一旦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夺得了国家政权,就可以立即地将社会的一切生产资料收归公有,一蹴而就地实现一切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公有化,这不仅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且本身是违反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要求的。

可见,公有化的不完全和不成熟是社会主义社会初始阶段的必然现象。它是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生产资料公有化所决定的。它意味着生产资料社会化初始历史时期公有制还不成熟和不完全。只有社会生产力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现代化大生产普及于一切经济领域,那时才能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化,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才将表现为单一的公有制,这才意味着公有化达到成熟和完全的阶段。(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