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分析:深入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分析:深入研究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1.1 土地利用的数量与分布根据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579 698.43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0%。表4-3 威海各区市其他土地面积 4.1.2 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区域差异土地利用程度可用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建设用地比率等指标从某一侧面说明。为便于对比,需要采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进行分析。文登市紧靠环翠区,土地利用相对充分,经济发展较快。

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分析:深入研究

4.1.1 土地利用的数量与分布

根据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579 698.43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0%。其中,农用地面积446 282.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99%;建设用地面积84 005.78公顷,占总面积的14.49%;其他土地面积49 409.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2%(图4-1)。

图4-1 威海市土地利用结构图

1.农用地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图4-2)。

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96 174.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84%,是比重最大的地类。其中,水浇地面积26 728.8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3.63%,主要分布在市域西部平原和东部沿海地区;旱地169 445.60公顷,占86.37%,这部分耕地质量较差,多分布在地势高的山丘区,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

园地面积36 369.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7%,主要分布在市域西北部的低山丘陵区。

图4-2 农用地结构示意图

林地面积108 937.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79%,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和西部。其中,有林地面积94 382.8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6.64%;灌木林面积3 748.35公顷,占3.44%;其他林地面积10 806.18公顷,占9.92%。

其他农用地面积104 738.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07%。主要为农村道路19 019.24公顷、坑塘水面25 427.13公顷和田坎47 495.53公顷,分别占其他农用地的18.16%、24.18%和45.35%;另外,还有少量的设施农用地9 145.35公顷和农田水利用地3 651.22公顷,分别占8.73%和占3.49%。各区县农用地分布情况详见表4-1。

表4-1 威海各区县农用地面积 (单位:公顷)

2.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面积84 005.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49%,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水利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图4-3)。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73 002.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9%,绝大多数分布在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交通方便的地区。其中,城市用地面积16 612.56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2.76%;建制镇用地面积9 132.78公顷,占12.51%;农村居民点面积35 391.90公顷,占48.48%;采矿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面积11 864.77公顷,占16.25%。

交通水利用地面积9 716.59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8%。其中,铁路用地291.55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的3.00%;公路用地5 045.75公顷,占51.93%;港口码头用地516.57公顷,占5.32%;水库水面3 591.88公顷,占36.97%;水工建筑用地270.84公顷,占2.79%。

图4-3 建设用地结构示意图

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 287.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2%。

各区县建设用地分布详见表4-2。

表4-2 威海各区县建设用地面积 (单位:公顷)

3.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包括水域和自然保留地。

在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27 740.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9%。其中,河流水面面积10 878.00公顷,占水域面积的39.21%;滩涂面积16 862.24公顷,占水域面积的60.79%。

自然保留地面积21 669.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4%。其中,荒草地面积16 933.44公顷,占自然保留地面积的78.15%;裸地面积4 431.07公顷,占自然保留地面积的20.45%;沙地面积284.58公顷,占自然保留地面积的1.31%;另外有少量的盐碱地,面积20.40公顷。荒草地和裸地大多数分布在山丘地区,除仅有少部分可以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大部分可用来发展林业。各区县未利用地面积见表4-3。

表4-3 威海各区市其他土地面积 (单位:公顷)

4.1.2 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区域差异

土地利用程度可用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建设用地比率等指标从某一侧面说明。为便于对比,需要采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进行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的一般分析

(1)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是一定区域内已利用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反映了对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利用情况,是从总体上概括说明土地利用广度的指标。土地利用率较高,则表明土地利用较充分;反之,则说明土地利用欠佳。

全市已利用土地包括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地中的水域和滩涂。2012年,全市土地利用率为96.26%,高于山东省94.27%的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率比较高。各区县受地貌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土地利用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表4-4)。

表4-4 全市土地利用率状况 (单位:公顷、%)

资料来源: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

由上表可以看到各市区的土地利用率都比较高,都在95%以上,而且差距较小。其中,环翠区和文登市的土地利用率较高,分别为96.83%和96.81%。环翠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处于沿海,城市建设用地及工矿用地面积较大。文登市紧靠环翠区,土地利用相对充分,经济发展较快。荣成市和乳山市相对低一些,分别为95.80%、95.82%。

(2)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率是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也称垦殖系数。土地垦殖率反映一个地区种植业的发达程度,也反映种植业在土地利用中的比重。

2012年,全市土地垦殖率为33.84%,低于全省48.25%的平均水平。土地垦殖率主要受地形的制约,市域内有平原和山地丘陵,各区县之间分布不同,土地垦殖率也必然存一定差异(表4-5)。

表4-5 全市土地垦殖率状况 (单位:公顷、%)

由表4-5可以看到,各区县土地垦殖率存在较大差异:最高的是荣成市,为36.87%,主要是其平原面积比重较大;最低的是环翠区,只有21.69%,主要是其山地丘陵面积比重较大。

(3)建设用地比率

建设用地比率是指建设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深度和城市化程度。一般情况是建设用地比率大,城市化水平则高,土地利用深度大。(www.xing528.com)

2012年,全市建设用地比率为14.49%,低于全省15.77%的平均水平。由于受区位、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影响,各区县的建设用地比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表4-6)。

表4-6 全市建设用地比率状况 (单位:公顷、%)

由表4-6可以看出,环翠区的建设用地比率最高,为23.6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9个多百分点,因为威海市主城区在环翠,为全市的政治经济中心。乳山市建设用地比率最低,仅有9.60%。

2.基于生态学的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林木覆盖率及建设用地比率,虽然均能从某一侧面说明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但是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有的侧重于农林业广度利用,有的侧重于城镇工矿深度利用,而且各类型的面积相差悬殊,单一指标难以说明区域土地的综合利用程度。下面再从生态学的角度,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并予以定量表达。

从生态学的角度可以把某个区域分成自然系统和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程度可以看作这两个系统间物质流和能量流交换状况差异的一种反映,也是原有的自然平衡保持状况的反映。由于自然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制约程度不同,土地利用深度有很大的差异。从这一角度分析,可以把全市土地利用程度分为四个级别:

①未利用级土地,该部分土地上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没有发生直接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即基本上没有发生社会经济活动,保持原有的自然平衡,任何功能均未被利用。如荒草地、盐碱地、裸地、沙地、其他未利用地等属于该级。

②自然再生利用级土地,指某一部分土地上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开始发生初级物质与能量交换,这种交换是直接和持续的。在该级土地上,仅进行着自然系统向社会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单向流动,其利用程度亦较低。如田坎、灌木林地、其他林地、河流水面、滩涂等属于该级。

③人为再生利用级土地,指在某一部分土地上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有了直接的和以年度为周期的较持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在该级土地上,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进行着双向流动,其利用程度较高,如耕地、园地、林地中的有林地、水库水面、其他农用地中的坑塘水面等。在这一级土地上,人们通过耕作、培育施肥、灌溉等投入措施,改变了原有的植被、表土和天然水资源的性质,促使原有自然系统的平衡点向着生产力加强的方向移动,即人为强化了土地的再生能力。

④非再生利用级土地,指在某一部分土地上,原有的自然平衡由于社会系统的影响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表土层被人为非再生性覆盖物所覆盖。人们对自然系统的利用不再是利用其保持平衡的能力,而是利用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如城乡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公路、铁路、港口码头、水工建筑用地、设施农用地、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等用地属于该级。在这级土地中,一方面,人们利用土地作为基地来完善社会系统,如居住的房屋、原材料加工厂、产品的运输线、水利设施等;另一方面,社会系统对自然系统中非再生资源的索取,如采石、挖沙等也往往表现出破坏植被和表土。这种利用方式说明了人类对土地利用又深化了一步,是生产力发达的表现。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如果该级别的利用面积大范围扩散,又会造成利用土地再生能力从事第一性生产面积的减少,因此必须进行科学管理,严格控制非再生用地面积的盲目扩大。

为了便于对各级土地及其分布进行表述和比较,定义Ci为各级土地面积的比重,即以C1、C2、C3、C4分别表示未利用级、自然再生利用级、人为再生利用级、非再生利用级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值。对全市而言:

各土地利用级比重状况详见表4-7。

威海市人为再生利用级土地C3最高,达0.614 0,说明威海市土地利用以农业利用为主;未利用级土地C1为0.037 4,自然再生利用级土地C2为0.154 9,未利用土地较少。今后在合理利用土地方面,应继续加大土地利用的力度,积极进行为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即适当降低C1的值,增加C3的值,进一步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但不能盲目增加C4的值。

表4-7 威海市各利用级土地面积比重

四个土地利用级在威海市并存,每个级别差别较大,从四个侧面度量了土地类型组合利用状况。为了使用一个综合定量化的指标来反映土地利用程度及在地域之间的差异,根据人们对各级土地的依赖程度高低以及土地利用方向可变性的大小,给各级土地利用赋以相应的分级指数(Hi),计算得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G),作为衡量土地利用程度的量化指标,见表4-8。

表4-8 土地利用程度分级赋值

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公式计算,威海市土地利用综合指数G为296.41,略低于全省308.48的平均水平。下设市区中以环翠区为最高,土地利用综合指数高出全市12个百分点还多。乳山市较低,仅288.53。各市区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见表4-9。

表4-9 威海市土地利用综合指数

4.1.3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分析

根据反映土地利用效益的一般做法,选择耕地粮食年单产、地均GDP、单位农用地农业产值、单位建设用地非农业产值等反映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指标。同时,选取地区平均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住房面积等反映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的指标分析威海市及各区县土地利用效益(表4-10)。分别比较各市区之间的差异,并与省内其他地市进行比较,揭示威海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区域差异。由于各市区人均住房、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统计标准不一,因此各市区分析时不采用。

表4-10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

1.全市及各市区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采用威海市及各市区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根据2012年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计算全市及各市区上述指标值,见表4-11。

表4-11 威海市及各市区土地利用效益

耕地粮食年单产反映耕地的生产能力,全市粮食单产403千克/亩。总体而言,山地丘陵地区单产较低,平原地区单产较高。就各市区来说,以荣成市最高,高出全市2.73%;文登市其次,高出全市1.74%;环翠区最低,低于全市9.43%;乳山市低于全市0.25%。

地均GDP反映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水平。全市地均GDP为36.41万元/公顷。其中,以环翠区最高,为69.15万元/公顷,高出全市89.88%;荣成市其次,为45.83万元/公顷,高出全市25.84%;乳山市最低,低于全市43.22%;文登市低于全市20.39%。

单位农用地产值反映农用地收益水平,全市平均值为3.84万元/公顷。荣成市最高,为5.74万元/公顷,高出全市49.69%;其次是环翠区,为4.92万元/公顷,高于全市28.25%;文登市低于全市10.15%;乳山市最低,仅2.17万元/公顷,低于全市43.35%。

单位建设用地非农产值反映区域建设用地的生产效益,全市平均值为230.91万元/公顷。以荣成市最高,为289.99万元/公顷,高出全市25.58%;其次是环翠区,为277.38万元/公顷,高出全市近20.12个百分点;文登市最低,低于全市近25个百分点;乳山市低于全市近15个百分点。

平均人口密度、人均耕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表证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人口密度反映区域土地资源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反映区域耕地、建设用地的人均享有水平。

全市人口密度437人/平方千米。环翠区最高,为844人/平方千米;荣成市基本与市均持平,乳山市最低,仅341人/平方千米。市人均耕地面积1.16亩,除环翠区最低为0.39亩/人外,其余市区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331.32平方米/人,荣成市和文登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均高出全市平均值,以文登市最高,高出全市30多个百分点;环翠区和乳山市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以环翠区最低,低于全市15个百分点。

2.全省定位分析

采用《山东省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2011)》中十七地市2012年末各类土地面积、《山东省统计年鉴(2012)》中相应的经济数据,计算得到山东省十七地市2012年土地利用效益各指标值,见表4-12、表4-13。

表4-12 山东省十七市土地利用效益对比(一)

(续表)

表4-13 山东省17市土地利用效益对比(二)

经济效益方面,2012年威海市耕地粮食单产为399千克/亩。全省平均为418千克/亩,生产潜力仍有较大潜力空间。

单位农用地农业产值、地均GDP、单位建设用地非农产值分别为3.84万元/公顷、36.41万元/公顷、230.91万元/公顷,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说明威海市土地总体生产水平、建设用地生产效益在全省属于较高水平。

社会效益方面,平均人口密度为473人/平方千米,人均耕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人均居住用地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威海市城镇人口居住地的享有程度较低,而农村人口居住用地的享有程度在中游水平。另一方面说明威海市城镇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7.52平方米/人,高于全省平均值25%还多,在全省排名第二位,属于较高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