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定行为审计: 区分组织和自然人行为

特定行为审计: 区分组织和自然人行为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定行为分为正常行为和缺陷行为。行为审计的行为主体包括特定的自然人和组织,所以,特定行为区分为组织行为和自然人行为。所以,特定行为区分为具体行为和约束具体行为的制度。从行为的内容和属性来看,行为可以分为业务行为、财务行为和其他行为。舞弊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管理审计作为主要的行为审计业务,它们的审计内容符合本书前面提出的行为理论。

特定行为审计: 区分组织和自然人行为

我国的合规审计、建设性审计及中国特色绩效审计都非常关注行为是否合规、制度是否合理等问题。这类审计,本质上是行为审计。本书借鉴法学理论的行为理论,对行为审计的行为理论做一探索性的研究,包括三个问题:行为概念、行为范围、行为分类。

与经管责任之履行没有关联的行为加上与经营责任履行有关的特定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行为概念,称之为一般行为。行为审计的行为是特定的自然人或组织对其经管责任履行具有重要影响的作为或不作为,称为特定行为。

特定行为分为正常行为和缺陷行为。从行为的内容、属性来看,它们可能无差别,只是对经管责任履行产生不同的后果,缺陷行为在改进前对经管责任履行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改进之后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正常行为则对经管责任履行产生积极效果。

正常行为和缺陷通常是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特定行为集合。对于特定行为可以从行为主体、行为标的、行为内容及属性三个维度进行分类。行为审计的行为主体包括特定的自然人和组织,所以,特定行为区分为组织行为和自然人行为。行为审计的标的有两种情形,一是直接审计具体行为,二是审计约束行为的制度。所以,特定行为区分为具体行为和约束具体行为的制度。从行为的内容和属性来看,行为可以分为业务行为、财务行为和其他行为。此外,上述三种分类可以结合起来,因为行为一定是有主体的,而主体的行为一定是有内容的,同时,进行行为审计时,一定要选择一定标的的。所以,三各分类可以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分类。(www.xing528.com)

舞弊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管理审计作为主要的行为审计业务,它们的审计内容符合本书前面提出的行为理论。

行为审计是我国重要的审计类型,然而,目前,还处于以经验为主的阶段,本书构建的行为理论,对于制定行为审计准则具有基础性作用,它有助于确定行为审计的边界,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审计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