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全智能的建筑工程体系

打造全智能的建筑工程体系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器人手臂所有的机器人都通过物联网系统定位,所以整栋大楼的建造误差可精确到毫米级,并且可以建造人工无法或难以完成的特殊建筑。这样对待一个建筑工程就变成了航天器发射一般,数据简明立体,决策高效果断,项目得以安全快速地 完成。

打造全智能的建筑工程体系

这个体系由线上的中控系统和线下的施工系统组成,利用物联网无延时操作,完全地将脑力和人力分离,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建造时间和经济成本,而且可以避免施工伤亡的产生。

首先讲线下装置,建筑物的四周架设了带有全息投影的自攀爬起重机。这些起重机可通过测量自身的海拔高度,用红外线逐步投影每层建筑物的模型,这种红外线模型又可辅助机器人识别位置的参照。因为红外线的不可见性,还可以防止光污染,保证夜间施工。

钢架和混凝土由3D打印机打印并通过大型机械臂将其安装固定,混凝土墙体由扎钢筋的机器人和砌墙机器人完成,并且在结构关键处安装一些玻璃纤维芯片,用来实时监控墙体和增加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因为所有的材料都是精确计算,现做现用,密闭运输和制作,所以整个施工环境干净安静,完全不妨碍周围活动。

无人机搭载全息摄像机和红外线接收器实时拍摄、传输施工现场的景象,并且它们还可以受工程师控制用自带雷达来检测墙体的密实情况,及时反馈全方位墙体信息,以便工程师作出下一步计划,并且保证了施工质量。无人机自身也带有机械臂,可以处理局部的突发情况并且可以负责外墙粉刷和玻璃的安装。同时,负责内饰、装修的机器人正在进行着工作。(www.xing528.com)

机器人手臂

所有的机器人都通过物联网系统定位,所以整栋大楼的建造误差可精确到毫米级,并且可以建造人工无法或难以完成的特殊建筑。

线上装置分为两端,一为客户端(无操作权,只是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二为操作端。操作端类似于指挥部,一人一个控制台互不干扰,联动进行。操作系统通过对无人机发送的图像信息和芯片发来的监测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张实时的立体全景图。工程师可通过调整视角,观察每一处施工状况和墙体信息,从而实现全程监控和快速处理。这样对待一个建筑工程就变成了航天器发射一般,数据简明立体,决策高效果断,项目得以安全快速地 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