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据分析技巧:选项扩展与最优解优化

数据分析技巧:选项扩展与最优解优化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下来为了从这4个选项中选出1个最佳选项,我们需要对这家店铺开设分店的“标准”进行确认。所谓标准,就是决定选项的条件。剩下的两项因为重要程度比较低,所以标准③和标准⑥为2分。对于通过了一次预选的3个方案,分别根据其与标准①到⑥的匹配度进行打分。接下来,将这个标准的重要程度分数与所打分数相乘,分别算出各个方案的得分。

数据分析技巧:选项扩展与最优解优化

在应用篇的最后,我将为大家介绍提高剧本(设想)水准的技巧。怎样做才能制作出优秀的剧本呢?

请看图22。我们将制作剧本的步骤进行因数分解,就可以得到两个步骤:①想出多种选项;②决定出一个合适的选项。实际上,不管是在剧本的制作上,还是规划的设计上,抑或是在销售方法方面,这两个步骤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应用于各类工作中。

反过来说,不能制作出优秀剧本,也就是工作水平不强的人有可能是因为没有掌握好这两个步骤。

比如,只能想出一种剧本并执着于这一种剧本的人与根据上述两个步骤制作剧本的人相比,他们剧本的质量肯定是远远不足的。

图22 制作出优秀剧本的两个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步骤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在“①想出多种选项”这个步骤中使用的是“扩散”的思维方式。

在这个步骤中,我特别制作了如图23中的极端选项。在想出极端选项之后,要尽可能地找出中间选项

即使想要找到多种选项,但在不知不觉间大家会很容易以限制条件为前提进行考虑。所以对于需要“扩散”的步骤①而言,如何避免陷入这样的限制条件中是重中之重。限制条件是指,“人”“物”“钱”等经营资源和“质量”“成本”“交付日期”等计划和工作方面的典型限制条件。“因为预算不够、因为赶不上交付日期、因为人手不够”等限制条件会缩小选项的范围。

图23 极端的选项

同时,自己阅读过的书籍的内容、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也会对选项的获得产生影响。是否能够暂且排除这些限制条件进而考虑选项是重中之重

比如请试着想象一下在你想要“改行”时,你会如何增加行业的选项。其中一个极端的选项为最终不改行,而另一个极端的选项为“以此为契机不断地改行”。这样一来,在这两个极端选项之间,就会浮现出“改行之后稳定地工作”的选项。最终就能得出第三个选项。

从其他角度进行考虑,还能够想出是否要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选项,也就是说还存在着副业和多职业的选项。这样就可以得到同时负责多家公司的工作和项目的选项。甚至更进一步可以得到“创业”的选项。

这一步的要点就是在增加选项的时候,要暂时忘记这个选项的真实性与可行性,也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增加选项。在思考“是否还有其他选项”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重复,而是要继续增加更多更好的选项。

在思考出充足的选项之后,下一步就是将决定出一个最佳选项。在这个步骤中需要“决定分析”的技巧,也就是“集中”的思维方式。这里的决定分析,就是在经过一次预选、二次预选和最终选择后得出最佳选项的方法。

这一步我用图24进行说明。这里以一家店铺在开设新分店时的A、B、C、D四个候选分店场地为例。

首先,我们要对选项内容进行确认。这里有4个选项,也就是A、B、C、D四个候选分店场地。

接下来为了从这4个选项中选出1个最佳选项,我们需要对这家店铺开设分店的“标准”进行确认。所谓标准,就是决定选项的条件。这个标准,一般来说存在多个。

图24 分析选择最合适的分店场地

比如:①房租为100万日元以下;②搬入日期截止到×月×日;③店内装潢花费少于500万日元;④预计客流量为周内每日100人,周末每日150人以上;⑤店铺兼职的工资时薪为1 000日元以下;⑥店铺营业到23点;等等。

接下来,把这些标准用一次预选的“MUST”标准和二次预选的“WANT”标准分为两类。

MUST标准是指,必须要满足的条件。在上述标准中,我们将①房租为100万日元以下和②搬入日期截止到×月×日,以及③店内装潢花费少于500万日元,这3点作为一次预选中的MUST标准。

而在A、B、C、D四个选项中,因为D目前只是毛坯房(内部装修及其他装修工作由房东负责),所以店铺自身还要负担店内装潢、空调和水管装修等费用。这大概需要花费1600万日元,不能满足③店内装潢花费少于500万日元这一MUST条件。所以在一次预选中,就可以将选项D排除。

接下来是二次预选。在这里我们使用“WANT”标准。这次,我们要决定①到⑥的所有标准的先后顺序,并按照先后顺序分别给每个标准一个重要程度的分数

比如说,对于招揽客人最为重要的标准④为10分;重要性次之的标准⑤为8分;因为房租价格越低越好,所以标准①为6分;因为希望尽早开店,所以标准②为4分。剩下的两项因为重要程度比较低,所以标准③和标准⑥为2分。

对于通过了一次预选的3个方案,分别根据其与标准①到⑥的匹配度进行打分。

比如说,在④招揽客人方面,如果是A>B>C的顺序,可以假设分别给三者10分、8分、6分。接下来,将这个标准的重要程度分数与所打分数相乘,分别算出各个方案的得分。例如,在标准④中,A方案的得分是10分×10分=100分;B方案的权重得分是10分×8分= 80分;C方案的权重得分是10分×6分= 60分。按照这个方法,可以算出三种方案在①到⑥所有标准下的得分。

接下来,分别累加A、B、C各自的得分,进而得出A、B、C方案的综合评价分数。这个综合评价分数排在前两名的方案,在这里也就是方案A和方案B进入最终选择的阶段。(www.xing528.com)

在最终选择中,我们要对方案实施的风险进行探讨。因此就要挑选出风险项目,并确认是否能够通过“事前预防”和“发生时再采取对策”的方法来降低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

在最终选择中,二次预选的分数终究也只是一个参考。所以要通过“是否能够控制风险”这一点进行判断。方案A在最终选择阶段获得胜利,这也就确定了新设分店场地在A。剩下的事情就是对方案A的开店方向进行最终的详细确认。

若大家能够掌握这个分析决定的技巧,就能够提高制作剧本(假设)的能力。

接下来我将为“对于数据感到犯怵”的人简单地介绍克服这种心理的2种方法。

一是看到汽车的车牌号后,可以试着进行加减法运算。

这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十分有效的训练。看到汽车的车牌号之后,会发现车牌上写着3位或者4位数字。接下来就可以将车牌号数字的前1位数或者前2位数的数字与后边的2位数数字进行加减法运算。比如,如果车牌号上面的数字是“44-26”,那么44+26=70,44-26=18。如果是“23-88”,那么23+88=111,23-88=-65。

这虽然是非常简单的练习,但是如果能每天都坚持下去的话,大家就能够切实体会到自己计算速度的提升。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就有动力坚持下去。而一件事坚持下去就会成为习惯。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不知不觉中大家对于数据的犯怵心理就会减轻。

二是试着思考一下自己几点能够到达目的地。

这是能够同时做到因数分解和预计工作量的优秀练习。也就是在你出门去往某地的时候,推测自己几点几分能够到达目的地的练习。比如让我们来试着推算一下开车从我家的所在地横滨出发几点能到我的老家大阪吧。

那么怎样进行因数分解比较好呢?我的做法如下。

从横滨到大阪的整体距离大约不到500km,过程可以分解成4个部分。

①从我家到最近的高速入口大约为10km;

②从高速出口到我的老家大约为10km;

高速公路上以80km/h的固定速度驾驶;

④中途休息三次。

以上述信息为条件进行假定。因为在市区内的平均行驶速度为20km/h左右,所以①、②所用时间分别为10km÷20km/h=0.5小时(30分钟)。

从总行程的500km中除去①和②的20km,余下的行程为480km。在高速公路上所需时间为480km÷80km/h=6小时。

④如果一次休息30分钟,那么休息3次就是30分钟×3次=1小时30分钟。

加起来就是①30分钟+②30分钟+③6小时+④1小时30分钟=8小时30分钟。

假如我上午8点出发,就可以推测出我到达老家的时间是“8点+8小时30分钟”,即16点30分。

那么如果我想要稍微早一点到达老家的话,该怎么做呢?方法有3个:a.提早出发时间;b.减少休息次数或者休息时间;c.提高在高速公路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当然,将这些方法进行组合也是可以的。

比如将条件a改为早出发1小时,b改为休息两次,c提高到90km/h。过程①②保持不变,需要的时间仍为30分钟。

在高速路上的用时,也就是③部分的用时为:480km÷时速90km/h≈5小时30分钟④30分钟×2次=1小时这样一来,到家总共用时为:①30分钟+②30分钟+③5小时30分钟+④1小时=7小时30分钟。那么,提前1小时出发的话,我到家的时间就是:7点+7小时30分钟=14点30分。

这样一来,我就会比当初预测的16点30分提早2小时到达老家。

这个过程也就是规划、制作剧本(假设)。接下来就是将剧本与实际的结果进行对比,也就是要检验实际在①~④的部分中所花费的时间与自己的假设有多少出入。

这里虽然是我自身的例子,但是在大家的工作中,这样的“因数分解”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能让大家切实地感受到自己“预计工作量”的感知能力的提升。随着预计工作量这一能力准确度的提升,大家对于工作整体的推断也就会更加准确。虽然我们只进行了四则运算的练习,但若长此以往坚持下去的话,就能提高大家对于数据的感知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