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数据说话!教你用可视化技巧改变别人的看法

让数据说话!教你用可视化技巧改变别人的看法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通过将浪费之处换算成金钱使其“可视化”,就更容易改变职工的实际行动。图37 将业务换算成成本(金钱)的步骤即使是相同的数据,如果能够做到使对方容易理解的“可视化”的话,对于转变其态度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在SUUMO房屋租赁工作的时候,曾对数据进行过加工,做出了使SUUMO客户企业的“销售力”和“广告力”可视化的资料。

让数据说话!教你用可视化技巧改变别人的看法

正如我在第3章所说,经营者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的基准之一是“金钱”。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有一种说法叫作“量入为出”。这是前人的告诫,告诉我们要好好地计算出有多少销售额,并控制好支出。

如果说经营者的共通语言是“金钱”的话,那么如果公司存在浪费的情况时,将其换算成金钱进行说明,经营者就很有可能做出正当的判断。这并不仅限于经营者,但对经营者而言尤为有效。

在公司里存在着很多浪费之处,比如资料的制作以及会议的召开。但是,即使对公司职员说不要做没用的资料,不要开没用的会议,他们的想法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那么试着将浪费之处换算成金钱使其“可视化”会怎样呢?这样一来ROI就会变得明确,最终职员就会开始考虑减少浪费。也就是说,通过将浪费之处换算成金钱使其“可视化”,就更容易改变职工的实际行动。

比如,有一个职员A的年收入为400万日元。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将其每年的劳动时间算作2 000小时。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计算出A的时薪约为2 000日元。以此类推,年收入为1 000万日元的管理层B的时薪约为5 000日元。年收入为2 000万日元的董事C的时薪约为1万日元。

假如5位与C时薪相同的董事共同召开了董事会。若董事会时长为3小时的话,人事费用就为5×3×1万日元=15万日元。如果在这个会议中还有与管理层B年收入相同的3人参加的话,人事费就为3×3×5000日元= 4.5万日元。若与A年收入相同的1人参加的话,人事费就为1×3×2 000日元= 6 000日元。合计为15万日元+4.5万日元+6 000日元≈ 20万日元。这计算出的仅仅是单纯的人事费用的数值。实际上,真正花费的成本是这个数值的2倍到3倍。因为还需要为员工交纳社保、房租补助、交通费等费用。也就是说,这里的20万日元,意味着实际的成本为40万日元或者60万日元。

即便如此,可能有人会认为“仅仅才60万日元的成本”,不足为奇。但是使用了60万日元的成本,就需要赚得与其金额对等的利益。如果假设销售利润率为10%的话,60万日元÷10% = 600万日元,也就是销售额要相当于600万日元。那么通过开展会议就至少要增加600万日元的销售额,否则就与ROI不相匹配。(以上内容请参考图37)

更进一步,如果董事级别的人将这3个小时用于销售或者产品开发的话会怎么样呢?其创造出的价值会更大。换言之,直接用人事费用换算出来的20万日元的这个成本虽然数值较小,但是换个角度,如果将其与增加600万日元的销售额或者将这个时间用在原本业务的选项进行对比的话,就会希望召开这个会议所带来的ROI更高

像这样用“金钱”来推导的话,就会使人想要提高会议的效率,不是吗?这样一来,说不定就会有经营者开始考虑仅让必要的人员参加会议,并有效率地讨论当日的课题,从而缩减会议时间。

在这次的实例中,计算的是仅仅有5名董事参加的会议。在大企业中,如果是有20名、30名董事参加的董事会的话,花费的成本是这里的5倍多。只是将业务换算成金钱,我们就能了解到其浪费的程度

我把将业务换算成金钱时的步骤总结为图37以供参考。首先计算出与会人员的时薪。接下来,将他们花费在会议和资料制作等事务上的时间乘以时薪计算出花费的金额。因为这只是基本人工费,不包括其他经费,所以将这个数值扩大到3倍才是实际的成本。更进一步,可以用这个实际成本除以销售利润率计算出必要的销售额。请大家一定要试着计算一下。

图37 将业务换算成成本(金钱)的步骤

即使是相同的数据,如果能够做到使对方容易理解的“可视化”的话,对于转变其态度(说话者所希望的听者的想法发生的转变)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这样的实例。

我在SUUMO房屋租赁工作的时候,曾对数据进行过加工,做出了使SUUMO客户企业的“销售力”和“广告力”可视化的资料。这个资料是客户企业想要了解,但是凭其自身能力无法制作出来的资料。通过这份资料对于重要的信息可以一目了然。

SUUMO房屋租赁向个人用户介绍注文住宅销售信息的步骤如下:

首先,事先获得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并了解客户想要建造怎样的注文住宅。

接下来,顾问通过与个人客户面对面或者视频的形式,根据事前收集到的信息,向个人客户介绍5家左右销售注文住宅的公司信息。这样一来个人客户平均会对3家公司产生兴趣。

在这之后,顾问会向个人客户介绍其感兴趣的3家公司的负责人,之后就是他们各自进行商谈。

最后就是SUUMO房屋租赁从注文住宅公司处收到签订合同的通知。

通常,注文住宅公司会掌握以下两种数据:一种是通过这项服务实际介绍过来的个人客户数;另一种是实际签约的个人客户数。

一般来说,很多情况下,客户企业会根据这两种数据来评价这项服务。譬如,如果介绍过来的个人客户数多的话,自家公司的销售对象就会增多,从而会给予这个服务高评价。另外,如果合同签单率(签订合同的个人客户数÷介绍过来的个人客户数)高的话,营业效率就比较高,从而也会给予这项服务很高的评价。

不过,在这项服务中,除了这两种数据以外,还有客户企业无法掌握的两种数据:一种是顾问尝试向客户企业介绍过去的个人客户数。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没能介绍过去的个人客户。另外一种是向客户企业介绍过去的个人客户中,实际签订合同的个人客户数。这是因为向客户公司介绍过去的个人客户中,除了在这家公司签订合同的顾客之外,还存在着与其他公司签订合同的顾客。

关于“实际签订合同的个人客户数”,在这里需要进行一下补充说明。

比如,顾问向个人客户a介绍了A、B、C三家注文住宅公司。个人客户a最终与C公司签订了合同。另一方面,从A、B两家公司的角度来看,a就成了没能与自家公司签订合同的用户。但是实际上,“a是与C公司签订了合同的”这个信息在提供匹配服务的公司中是有记录的。但是,很多情况下A、B两家公司并没有掌握到这个信息,或者即使在工作现场对这个信息有所把握,在很多情况下也没有向总部进行汇报。这样的数据就是实际签订合同的客户数的数据。

让我们返回话题。正如前面所说,客户公司掌握着两种数据。但是在中介公司的视角里,除了这两种数据之外,还掌握着另外两种数据,也就是一共掌握着四种数据。

充分利用这四种数据,我做出了使A客户公司的“销售力”和“广告力”可视化的图38。

图38 使A客户公司的广告力和销售力“可视化”

首先纵轴的销售力是“与A公司签订合同的客户数÷签订合同的客户总数”。也就是说,这个数值所表示的是在向A公司介绍了有意向签订合同的个人客户之后,实际上有几成的客户与A公司签订了合同。这正可谓表现出了A公司的销售力。

因为我们平均为个人客户介绍3家公司。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销售力的数值大于1/3的话,就表明这家公司的销售力较高,如果低于1/3的话销售力就较低。

另一方面横轴所代表的是广告力。这个广告力是“向A公司介绍的个人客户数÷顾问尝试介绍的个人客户数”的比例。在这个匹配服务中,在事前顾问就对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和需求有了一个详细的把握。接下来就是向客户介绍与其需求相匹配的公司。

若其商品信息,也就是广告优良的话,就有很高的概率匹配成功。在这里也一样可以通过广告力的数值是大于还是低于1/3判断出其优劣。

根据这个分布图,就可以对客户公司和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或者自家公司的每个部门的“销售力”和“广告力”进行比较。

这样一来,如果客户公司以这个数据为参考发现自身的“广告力”低的话,就可以对广告进行改良;或者发现自身的“销售力”低的话,就会对销售流程进行改善或是提高销售人员的能力。最终就会使“销售力”和“广告力”的排位发生改变。使应当采取的措施可视化,客户企业自然对我制作的这个分布图的数据大加赞赏。

不仅是SUUMO房屋租赁,提供这种匹配服务的其他公司也要向客户公司提供同样的信息。

在我所主持的TTPS学习会上,曾有一次讨论过关于“测定白领阶层的时间效率”的话题。当时我们讨论得出的有效方法是“可视化”。

请看图39。使用这个方法的话,你也一定能够掌握你所在的职场的效率。

我们需要准备的是一名职员2周的日程表。给大家分发这张日程表,并事先标明其要参加的会议和目前工作的时间安排。

首先我们要把握现状。也就是要将会议、工作和任务按照重要程度排为3、2、1(3最重要,1最次要)。

具体来说,“3=原本业务”“2=周边业务”“1=等待时间”。他们的定义分别是:“原本业务”就是原本自己负责的业务中与成果直接挂钩的工作;“周边业务”就是工作之外的杂务;“等待时间”就是待命和等待客人时所需要的一些等待时间。

接下来,计算出三种业务各自所需时间的合计。接着计算出三者的比例。

如果在给日程中的会议和工作内容进行排序时,对于其是排在“3”还是“2”或者“2”还是“1”时感到困扰的话,我建议大家与同事和上司交换意见后再进行确认。当然,即使是相同的会议和工作,对于有的人而言可能排在“3”,而对于其他人可能排在“2”,甚至根据场合也可能排在“1”。

图39 将劳动时间分成3类,使其“可视化”(www.xing528.com)

我自己第一次做这个计算的时候,判断出了在某一周自己工作中的“3=原本业务”的时间仅占据整体劳动时间的1/3。当时剩下的日程内容的比例为“2=周边业务”占50%,“1=等待时间”占17%。虽然我当时觉得自己忙得团团转,但实际上,我并没有把精力集中到自己应做的重要工作上,而是在重要度较低的工作上花费了半数以上的时间。对此我真的大吃一惊。

在这之后,我养成了每周对自己的工作日程安排的“3”“2”“1”的比例进行确认的习惯。自然而然地,我也开始按照其各自的重要性来安排工作,“3”的比例也因而逐渐上升。

这样你在最需要重视的“重要工作和会议”上所花费的时间的比例就会增加。如果每周的劳动时间是一定的,那么越是在“重要工作和会议”上投入时间,效率就会越高。

仅仅掌握职场整体和自己工作内容的“3”“2”“1”的比例,是无法判断出其数值的绝对值是高还是低的。

若有什么标准能够作为比较对象的话就会方便许多。

在这里就让我们以RECRUIT WORKS研究所的“全国就业实态面板调查”为参考。在这项调查中,研究所将各行各业的职工的劳动时间分为了“原本业务”“周边业务”和“等待时间”。

结果,所有行业的平均比例为原本业务74.3%,周边业务17.9%,等待时间7.8%。我在前面曾说,我在某一周的日程中“3=原本业务”仅有33%,与调查数据相比较就可以了解到,我有很大可能在当时度过了效率极为低下的两周时间。

在所有行业的平均比例中,原本业务之外的周边业务和等待时间的合计约为26%。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种情况下的工作的效率化,也就是效率的提高是仍有可能实现的。

那么具体而言,要怎么做才能提高效率呢?基本来说,就是提高“原本业务”的比例,降低“周边业务”和“等待时间”的比例。与此同时,如果能够减少无用的工作和会议安排的话,就有可能减少无用的劳动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了解各种职业的特性。比如说,在“等待时间”的比例为21.1%的医药品的销售行业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医师在等待客户时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如果每周工作5天的话,就可以计算出有整整一天的时间是等待时间。很明显要改善这种情况,仅靠个人的努力是完全不够的。

现在医药品行业也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原来的由医师向客户提供医嘱等,开始转由技术科学(AI)代替医师进行提供。在今后随着AI等技术的进步,信息的提供会更加简便且发达吧。这样一来,等待时间就会减少,节省下来的这些时间就可以用到附加价值更高的原本业务中,从而提高效率。

根据职业种类和行业的不同,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如果不越过企业采取面向全行业的改善措施的话,是很难产生效果的。但是,仍然还有个人以及企业能够做到的事情。比如,在我担任负责人一职的部门当中,就通过改变会议的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的做法十分简单:

(1)将每个会议的议题分为三类:①讨论;②报告;③决议。

(2)在会议开始前,确保将“议程表”“每个议程的预计时间”以及“说明资料”发送到每位参会人员的手上。

通过这两点,就可以缩减10%以上的会议时间。通过数值的可视化,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

最近一段时间,父母双方共同工作赚钱养育孩子已经逐渐成为常态。话虽如此,但日本仍是育儿方面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女性承担家务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倾向仍然很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夫妇双方的工作“可视化”,可以使夫妇互相支持并分担工作

方法非常简单。我制作了图40。我们需要准备的是在日本的百元店就可以买到的白板、白板用的油性笔以及两种颜色的磁力石。

图40 使家务“可视化”

首先在白板上写出今天必须要完成的事项。接下来,在自己能够完成的事项旁边放上代表自己的磁力石,这就表示“这项事情由我来做”。换种说法就是,如果没有在所需完成的事项旁边放上代表自己的磁力石的话,就意味着“虽然这件事必须要做,但是我没办法做到”。

接下来,另外一人在自己要做的事情的旁边放上另外一个颜色的磁力石。这样一来,只要所有事项的旁边都放有磁力石的话就没问题了。这也就代表着今天的事项可以顺利完成。

但是,也有可能有的事项旁边没有任何一个颜色的磁力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夫妻两个人进行交涉,来决定这个事情由谁来做,并在其旁边放上代表自己的磁力石;或者还可以选择今天先不做这件事情。

不管怎么说,因为做到了“使两个人的家务可视化”,所以夫妻双方会感受到共同承担家务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通过两种磁力石的数量,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夫妻双方哪一方承担的事项更多。如果只是持续几天的话还好,但是如果经常是其中一方承担的事项比较多的话,该怎么办才好呢?这能成为夫妻双方进行对话的契机。仅仅单纯地以数字进行计算,就可以进行相当公平的讨论。

实际上,这也是参考了程序开发的手段。进行调节器开发的工程师,有着每天或者每周清算自己的工作任务的习惯。他们在团队中相互帮助,从而完成全部工作。如果夫妻之间也采用这种方法的话,可能就不会在家务上产生过大的压力了。

我将这个方法介绍给了很多朋友以及同事中的夫妻,其中很多人按照这个方法进行得十分顺利,希望对大家也能够有所帮助。

这是我从演讲者秋山和宏先生那里听来的事情。秋山先生是一名医师,他一直在研究“人生最后的10年”这一课题。下面我想来讲讲“人生最后的10年”和“肌肉量”。我想看到接下来的内容,大家就会迈出脚步前行。

人生最后的10年,可以像图41分成3类。

图41 人生最后的10年与健康(设想)

第一种是在最后的10年里也很健康,最后突然去世的人。因为这种人身体非常硬朗,但是却会突然去世,所以可以称这种人为“寿终正寝”。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人生最好的终结方式。我的父亲也是在去世的前一天还精神百倍地去了美术馆,接着回家之后的那天晚上突然就去世了。我也认为这确实是最好的终结人生的方式。

第二种是体力逐渐衰退,最终去世的人。

第三种是在最后的十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卧床不起的人。

其中男性的各项占比大约为10%的人寿终正寝,70%的人体力逐渐衰退最终去世,20%的人长时间卧床不起直至去世。

对这三种人产生影响的就是“肌肉量”。将第二种的体力逐渐衰退的类型具体细分的话,就能得到三个身体机能衰退的过程。这三个过程的顺序是“变得不能行走”“变得无法进食”“头脑痴呆”。这些过程与肌肉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健身界,身体之中的大块肌肉被称为“四大肌群”,分别是胸上肌、背肌、腹肌以及大腿肌。人如果变得无法行走的话,大腿上的肌肉就会衰退。因为大腿上的肌肉连接着身体,所以如果大腿上的肌肉衰退的话,其他部位的肌肉也会随之衰退。

我们知道“咽部肌肉”和“上臂肌肉”与身体的吞咽机能有着很大的联系。也就是说,如果变得无法行走,卧床的时间增加,吃饭需要别人帮忙的话,就会慢慢地不再使用手臂。而胸上肌和上臂肌肉得不到使用的话也会逐渐衰退。结果就是人的吞咽机能下降。本来子女是觉得,帮助老人吃饭比较好才帮忙的,但结果却是使其吞咽机能下降,最终老人无法自己吃饭了。

如果变得无法自己吃饭的话,对于吃饭的兴趣就会减弱,同时对大脑的刺激也会随之减弱。而大脑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其他身体部位的肌肉量的减少对于大脑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最终其大脑的机能也随之下降。

即使老年人因为某些原因变得无法自如地行走,也要尽可能地通过复健等手段让自己重新站起来。这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即使自己无法行走,通过自己吃饭也可以有效地抑制接下来的机能衰退。也就是说,保持好自己的肌肉量,是实现将来寿终正寝的一个要点。为此,步行是十分有效的。

先前我提到过,我的父亲在每周的星期一、三、五会去美术馆或博物馆。因此,我的父亲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也能够自己行走、自己吃饭、自己进行判断。在他去世的那一天早上,他好像还吃了寿司和蒸鸡蛋羹。

与男性相比,肌肉量较少的女性寿终正寝的比例明显低下。请大家一定要为了将来的寿终正寝,坚持每天行走维持自己的肌肉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