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反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国际反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反响从一开始的“一带一路”威胁论到逐渐积极肯定,有些国家已经提出对接规划。随着高层积极推动、对外传播宣传的推进以及部分项目的落实,国际社会反响更加务实化和理性化。二是对中国国有企业行为的顾虑。

国际反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国际反响逐渐转向积极和务实

1.国际反响从开始的怀疑和担忧,逐渐转向正面积极评价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些国家和舆论媒体表现出疑惑甚至担忧。三年多来,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与我国签署“一带一路”协议或合作备忘录的国家越来越多。国际反响从一开始的“一带一路”威胁论到逐渐积极肯定,有些国家已经提出对接规划。这种态度几乎与各国对亚投行的态度是一致的,开始存在怀疑和顾虑,随着亚投行治理架构和相关政策规则的细化,各国和国际组织开始认可并积极谋求合作。

2.转向关注务实性工作和机制化建设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初期,主要是新闻媒体和国际关系学者从宏观上讨论“一带一路”的基本框架并猜测可能的地缘政治影响,对该倡议尚处于逐渐认识阶段,许多智库将之与过去的“马歇尔计划”、殖民主义相比较。随着高层积极推动、对外传播宣传的推进以及部分项目的落实,国际社会反响更加务实化和理性化。一方面将中国外交模式和中国传统人文理念和外交历史相结合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国际实务界人士(包括政府和业界)更多考虑其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所作为,挖掘“一带一路”的潜在商机等。

(二)顾虑和质疑声音仍然存在

1.政府官方表态和实际作为存在差距(www.xing528.com)

绝大部分沿线国家政府表示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不同的是在实务推进进度上有所差距,这与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紧密程度相关。政策反响上,虽然沿线一些国家已有一些对接的规划和政策,但到具体项目上,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出钱出力进行投资,偏离“共建”原则,或基于政治敏感性,在项目的设立和建设方面出现了各种阻挠声音和力量。

2.对“一带一路”建设投资项目的边界和范围感到困惑

只要这些基础设施与国际通道相关,或者这些产业园区位于其重点开放城市之内或周边地区,中国各级政府均将之纳入“一带一路”建设之中,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早已建设开工的项目(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也会被纳入“一带一路”建设之中,这造成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项目范围感到困惑。

3.国际反响中一些共同顾虑,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投资安全风险的问题。在“一带一路”的部分沿线国家和区域,法治环境尚不完善,政局不稳、武装冲突不断、恐怖主义蔓延等问题一直存在。“一带一路”优先项目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长期固定资产投资,对政治、军事法律风险的敏感度比一般投资更高。因此,如何确保投资项目持续推进,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克服的困难。二是对中国国有企业行为的顾虑。对于某些敏感或战略性项目,中国国有企业的运作往往会引发东道国和周边国家的担忧。另外,即使一些项目并非属于敏感领域,一些东道国也担心中国国有企业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三是“一带一路”投资建设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