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合理管理国际储备?

如何合理管理国际储备?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里芬适度标准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确定适度储备量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国际储备对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这个指标没有确切的数字标准。一国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应介于经常储备量和保险储备量之间。保险储备量指的是一国既能满足对国际收支逆差的弥补,又能保证国内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实际资源投入的储备量,这是一国国际储备的上限。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解决其储备不足的主要措施是向国外借款。

如何合理管理国际储备?

(一)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

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在对国际储备的资产进行管理时,必须要严格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1)储备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储备资产必须要容易变现,可以进行灵活地调用和稳定地供给使用。

(2)储备资产的盈利性,是指储备资产需要在保值的基础上有较高的收益。

(3)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是指储备资产本身的价值要具有稳定性,并且存放可靠。

这三个原则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一般情况下,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盈利性就越低;安全性越强,盈利性就会较差。例如,活期外汇存款的流动性最强,但是盈利却是最低的;长期政府债券的盈利性高,但是流动性较差;黄金的安全性强,但是在使用之前需要将其换成外汇,因此流动性较差。在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国际储备进行管理时,要同时考虑上述的三种属性,根据不同时期三种属性的相对重要性来灵活把握具体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措施。

(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1.储备资产基本形式的结构管理

国际储备的四种资产形式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的持有量主要取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因此各国政府只能把重点放在调整黄金和外汇储备的比例上。调整黄金和外汇储备的基本手段就是在国际黄金市场上进行黄金的买卖。当央行在黄金市场上卖出黄金时,就会增加外汇,减少黄金储备;反过来,当央行在黄金市场上买入黄金时,就会增加黄金,减少外汇储备。国际上通常默认的观点是,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的比例关系以2∶8时最为恰当。

2.储备资产的流动性结构管理

国际储备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弥补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因此各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对储备资产的流动性都极为重视。按照流动性的高低,西方经济学家和货币当局将储备资产划分为三级:一级的储备资产,流动性最强,但收益性较低,包括活期存款、短期票据和短期政府债券等,平均期限为3个月;二级储备资产,收益性要高于一级储备,但流动性要低于一级储备,如2—5年期的中期政府债券等;三级储备资产,收益性是最高的,但是其流动性却最弱,如长期公债和其他信誉良好的债券,平均期限为4—10年。

3.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

对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主要是对储备货币币种的选择,即确定各种储备货币在一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合理的比重。确定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两个。

(1)避免制定单一的货币结构,实行以硬货币为主的多元化货币结构。保证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货币结构,可以保证外汇储备购买力的相对稳定性,以确保在这些货币汇率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在大体上还能够保持平衡,使在一些货币贬值时遭受的损失,从另一些货币升值带来的好处中得到补偿,提高外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能力。在外汇头寸上,要尽可能多地持有汇价坚挺的硬货币储备,降低汇价疲软的软货币的储备量,并且还要根据软硬货币的走势,及时地对结构进行重新安排和调整。

(2)储备货币的币种和数量要与对外支付的币种和数量在大体上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应当与该国对外汇的需求结构保持一致,或是储备货币的比重取决于该国对外贸易支付所使用的货币、当前外债还本付息所需的货币和干预外汇市场所需要的货币,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汇风险。

(三)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

1.确定适度的国际储备量(www.xing528.com)

保持适度的国际储备规模,既要满足国家经济增长和对外支付的需要,又不致因储备过多而造成积压和浪费。确定适度国际储备规模需要参照以下三个指数:

(1)特里芬适度标准

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的罗伯特·特里芬教授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和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一国的国际储备额与其贸易进口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可以用储备与进口的比率来决定一国的储备需求水平。”他认为,一国的国际储备与进口额的比例保持在40%较为合理,低于30%就需要采取一定的调节措施,20%为最低限。一般认为,一国的国际储备应以能满足3个月进口用汇需要为宜,也称为“3个月进口说”,或者按全年储备对进口额的比例来进行计算,约为25%。特里芬适度标准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确定适度储备量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2)国际储备与外债的比率

一国国际储备占外债总额的比例是衡量一国资信和对外清偿力的重要指标,国际经济界认为一般国际储备额占一国外债总额的50%为宜。

(3)国际储备对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这个指标没有确切的数字标准。一般认为,随着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相应地也会增加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需要持有更多的国际储备以满足进口支付的需要。

一国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应介于经常储备量和保险储备量之间。经常储备量指的是能够保证一国正常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进口,不会因储备不足而受影响的储备量,它是一国国际储备的下限。保险储备量指的是一国既能满足对国际收支逆差的弥补,又能保证国内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实际资源投入的储备量,这是一国国际储备的上限。各国货币当局应当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在这个区间内进行灵活的把握,优化配置。

2.维持适度储备量的措施

如果一国的国际储备量超过了适度标准,那么该国的货币当局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数量下降,始终维持在适度水平,如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等。而当一国国际储备量不足时,就需要增加储备量使其达到适度水平。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解决其储备不足的主要措施是向国外借款。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储备不足时,采取的国际收支调节措施主要包括:

(1)凭借各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

(2)通过外汇管制和延期支付等办法来限制资本的外流。

(3)通过出口退税、出口担保、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等手段鼓励出口。

(4)本币对外实行贬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