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互联网监管的现状和挑战

印度互联网监管的现状和挑战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诺顿网络犯罪报告》显示,印度约有66%的成人互联网用户曾经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2015年,印度网络犯罪受害人数就高达4 200多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多亿美元。目前,不少印度民众已经意识到新型网络犯罪的危害性。目前,印度政府正酝酿将时下正热的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等内容写入法案,以期对其进行有效监管。2007年起,印度政府开始逐步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减少因网络监管不力造成的负面影响。

印度互联网监管的现状和挑战

过去十几年,迅猛发展的网络产业为印度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演变,网络安全隐患日益增多。《2012诺顿网络犯罪报告》显示,印度约有66%的成人互联网用户曾经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2015年,印度网络犯罪受害人数就高达4 200多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多亿美元。[1]

印度网络法律权威专家杜格尔表示,按照上述报告的数据计算,印度平均每天约有11.5万人、每分钟80人或者每秒钟超过1人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这是多么惊人的数据,无论政府还是民众必须毫无懈怠地提高对网络犯罪的警惕。”

根据印度最新权威专家介绍,印度当前的网络犯罪主要为企业犯罪,大多为企业雇佣国外黑客,盗取其他企业商业情报信息,甚至经济诈骗。在2019年,针对云计算、安卓系统还有其他信息技术系统的网络范围案件达到近几年最大值,因此,给印度政府打击网络犯罪带来进一步挑战。

目前,不少印度民众已经意识到新型网络犯罪的危害性。在新德里一家外资银行工作的普拉克表示,曾经有几位银行客户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不幸遭遇“钓鱼”网站危害,导致身份信息失窃,并造成财产损失。“可以认为,不仅政府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以应对新型网络犯罪,有力打击犯罪分子,我们每一个人也要在生活中处处防范,以免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2]

印度政府正在不断加强从政策立法到技术创新的网络监管手段,直面网络安全问题,尤其是新型网络犯罪。从政策法规上来说,印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专门为信息技术立法的国家之一。印度政府早在2000年就颁布了《信息技术法》,在2008年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迅速修订该法案,将移动通信纳入监管范畴,并加强对网络运营商和个人用户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管理。[3]

2011年,印度政府再次修订《信息技术法》,重点加强对网站的规范管理,并规定印度政府有关部门有权查封可疑网站和删除违规内容。目前,印度政府正酝酿将时下正热的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等内容写入法案,以期对其进行有效监管。(www.xing528.com)

此外,印度政府还成立了印度数据安全委员会(The Data Security Council of India,DSCI),专门针对日益增多的网络数据安全问题提供权威监测和管理方法。随着印度信息技术外包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数据安全保护面临极大挑战。据统计,印度外包产业2011财政年度产值已达881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底将突破2 200亿美元,同时印度电子商务迅速壮大,该国电子支付金额已占到支付总额的35.3%。这些产业的发展都将依赖可靠的交易保障,因此数据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从2013年起,印度电信部(Depart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s,DOT)已正式启动建立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即IPv6的计划,并将成立相应的技术研发中心,希望在未来3年实现由现有的IPv4协议向IPv6协议的转换。据了解,由于基于IPv4协议提供的互联网地址空间已被耗尽,所以出现了一个地址有多名用户的情况,这给打击网络犯罪带来很大难题。因此,能够提供更大空间的IPv6对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意义重大。[4]

由此可见,印度政府十分重视网络监管,特别是对网络犯罪的惩罚措施也十分严厉。不过杜格尔坦言,当前法案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也没有与时俱进,因此亟须出台专门的网络安全法

此外政府也着力于技术发展方面。印度警察局自1999年开始与计算机专家合作,共同调查网络犯罪。印度2001年在班加罗尔成立了第一个专业警察局后,目的在于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到现在,已扩展到国内所有的大城市,同时,印度中央调查局继续开展与美方中情局的合作,建立共享情报网。2007年起,印度政府开始逐步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减少因网络监管不力造成的负面影响。2008年,印度政府重新修订了《信息技术法》,《印度刑法典》《印度证据法》《印度金融法》等与网络犯罪有关的条款也被修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