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靖边县的人口演变及历史背景

靖边县的人口演变及历史背景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晋义熙三年,南匈奴部族首领赫连勃勃在县域建立大夏国,当时人口云集。洪武年间,有大量人口从山西“大槐树”移入本县。道光三年,有74800 人。清光绪二十五年靖边县户口统计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仍。靖边县国民党占领区几个年份户口统计表解放区随着土地革命的进行,许多外籍人携儿带女移住本县,人口得到迅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逐年增长,2016年,计35.6万人。

靖边县的人口演变及历史背景

民国十一至十二年(1922~1923),法国考古学者德若基等,在本县红柳河东岸的小桥畔,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遗址,证明远在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群在本县域栖息。

196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队,于本县高家沟公社东7 千米处的褡裢沟,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靖边县境长城以北,原为一片天然草原。夏、商、周、春秋时代,先后栖居着熏育、猃狁、白狄、匈奴等游牧民族,人口无考。

东晋义熙三年(407),南匈奴部族首领赫连勃勃在县域建立大夏国(407~431),当时人口云集。淳化五年(994),朝廷下令毁统万城,“弃夏州,迁其民二十万于银、绥二州”,其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靖边地区处于人烟稀少的状态。

明代,靖边系军屯之地。洪武年间,有大量人口从山西“大槐树”移入本县。明末清初,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谭吉璁修《重修延绥镇志》载,守边军卒“占籍而为民”。

乾隆年间,手抄本《靖边县志稿》载:本县“编户6535 户”。清雍正九年(1731),靖边始设县。道光三年(1823),有74800 人。《续陕西通志》记述:“宁镇(今宁条梁镇)夙称繁富,客商辐辏,民人数十万,为延绥边外第一大汛”。同治年间(1862~1875)经过回民军战火的洗劫,光绪初年的大旱及鸦片的毒害等,本县人口大幅度减少,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降为3181 户,18420 人。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靖边县户口统计表(www.xing528.com)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仍。民国元年(1912)本县22456 人,十二年(1923)56846 人,十七年(1928)奇旱,人口锐减至30096 人。

靖边县国民党占领区几个年份户口统计表

解放区随着土地革命的进行,许多外籍人携儿带女移住本县,人口得到迅速发展。1941年,全县8091 户计50437 人。1944年增至9900 户计58332 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逐年增长,2016年,计35.6万人。

靖边县1949年~2016年户口统计表(年终统计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