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改革开放后贫困人口的演变

甘肃改革开放后贫困人口的演变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有1.2亿贫困人口,甘肃省的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0%有余。以1982年甘肃中部18个贫困县为例,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86.2元,其中12个县人均收入不到50元。据1993年统计,甘肃省农村人均收入低于500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863万人,低于300元的绝对贫困人口335万人。

甘肃改革开放后贫困人口的演变

贫困曾经是甘肃人民挥之不去的梦魇。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有1.2亿贫困人口,甘肃省的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0%有余。据1982年统计,甘肃共有收入低于200元的贫困人口1254.42万人,尤其是在河东黄土高原地区、陇南山区和临夏、甘南民族地区分布最为集中。以1982年甘肃中部18个贫困县为例,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86.2元,其中12个县人均收入不到50元。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一些地方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一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开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这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首先从“三西”地区,即甘肃省的定西、河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开始,称之为“三西”建设

三西建设为解决甘肃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甘肃先后通过“建设河西商品粮基地”和依托中央“三西”建设,在省内大规模地进行“两西扶贫开发”,并取得了明显成效。1986年,甘肃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先后将陇东革命老区的华池、环县、宁县等9个县和南部高寒阴湿地区的岷县、积石山、迭部等21个县统统纳入国家扶贫资金扶持的对象,使甘肃省享受扶贫专项资金的县达到69个,占甘肃全省县(区)总数的80%以上,形成了甘肃全面扶贫开发的新态势。1991年12月,甘肃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指出甘肃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是,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打好扶贫攻坚战。区别情况,分层次进行区域经济开发,提高贫困地区综合开发能力。

从1983年至1993年,甘肃在10间共使用“三西”建设专项资金16.6亿元,安置贫困山区移民30万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实现了省内粮食自求平衡,贫困人口也减少至1993年的427.42万人。农村的贫困发生率由74.83%下降到22.35%,基本解决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住不避风雨”的绝对贫困。[10]

1994年初,中国政府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20世纪最后七年(1994—2000年)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在中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划分贫困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据1993年统计,甘肃省农村人均收入低于500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863万人,低于300元的绝对贫困人口335万人。[11]为落实八七扶贫攻坚任务,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了甘肃的“四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制定了“修梯田、打水窖、兴科技、调结构”的战略方针。很好地发挥“两西”建设资金的扶持作用,对国家确定扶持的41个贫困县和省上确定扶持的12个贫困县,实行人力、财力、物力的全面倾斜,形成了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抓,全社会合力攻坚的局面。

经过全省上下的努力,在世纪之交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全省10个贫困市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2年的325元增加到2000年的1334元。人均占有粮食由152公斤增加到350公斤,绝对贫困人口由1992年的574万人减少到68万人,贫困面由28.9%再降至3.36%。在全国率先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2]农村中绝大多数人终于告别了“吃救济粮,穿黄军装”的生活状态,电视机摩托车成为农民口中最常提的字眼。昔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屋不避风的甘肃贫苦农民,基本上达到了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四有”标准。不少贫困户还积蓄了一些家底,增强了自我发展的能力。[13](www.xing528.com)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在扶贫开发方面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大。首先由中央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甘肃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甘肃省2000—20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在未来10年中,甘肃要以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中心,突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重点,坚持开放开发的扶贫方针,坚持发展特色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力争到2005年基本解决剩余的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部分达到稳定解决温饱;力争到2010年全省实现稳定解决温饱,部分贫困县向小康迈进的目标。具体方法上,甘肃省在这一时期通过以工代赈、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异地搬迁等措施,继续坚持改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培育和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化经营,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把扶持到村到户的种养业与区域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重点乡村经济实力相结合等措施,加快扶贫开发的进程。2002年2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审核确定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43个(原“国扶贫困县”称谓停止使用)。甘肃省结合省情制定政策,对省内51个县扶贫开发重点县进行考核。

这一时期甘肃扶贫开发工作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贫困人口的地域分布已由改革开放初期几乎遍布全省,演化为退到贫困程度较深、扶贫开发难度较大的边远山村,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状况。贫困人口虽然减少了,但却成了扶贫开发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如果仍采取过去那种“撒胡椒面”的方式扶贫办法显然不能奏效。因此,及时调整了扶贫的思路和方法,实现由贫困县为基本单元向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转移。一个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以贫困人口为重点扶持对象,以广大群众全程参与决策,以整合扶贫资源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干部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重要途径,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应运而生。在扶贫实践中由于效果明显,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并在甘肃进行了“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至2008年,国务院扶贫办在甘肃进行“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扶贫试点县增加到3个,县均投入1000万元。省定“连片开发”扶贫试点县15个,总投资7500万元。2008年底,全省完成“整村推进”项目的村累计达到3475个。[14]

二是贫困的标准多次发生变化。2007年,国家将贫困标准确定为785元,低收入标准1067元。2008年,又将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并,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国家扶贫标准。2010年贫困标准再提升至1196元。至2010年底,甘肃省10个贫困市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334元增加到3425元,贫困人口收入由2000年底的756万减少到2010年的310万人,按新标准贫困面由37%下降到14.9%。[15]2011年,国家制定了新的贫困标准,农村人口中年收入低于2300元以下均为贫困人口。按此标准,甘肃有贫困人口692.2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33.2%。贫困发生率居全国第二。[16]其中“两西”地区的贫困人口524.63万人主要集中在中部的黄土高原地区。面对严峻的形势,甘肃省委深入调查研究,全局思考,在2012年2月做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决策。“双联”行动以省、市(州)、县(区)、乡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形式,通过干部和群众结对,帮助群众了解政策、开阔视野、提高技能,早日脱贫致富。

2013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工作结束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强调:“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他深刻地指出:“甘肃贫困问题比较突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三个连片特困地区有58个县,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43个,国家统计局统计扶贫对象有596万人”,要“统筹抓好作为主战场的六盘山、秦巴山、藏区三大片区和酒泉移民集中安置区以及‘插花’型区域扶贫开发工作,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饮水、用电困难,突出抓好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等重点工作,深化拓展省内外对口帮扶,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格局”。[17]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联村联户脱贫的基础上,2013年6月,甘肃省又组织实施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其中“一个核心”,即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两个不愁”,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个保障”,即保障扶贫对象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六大突破”,即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突破。2015年6月8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形成了“1+17”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1”即一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17”即十七个工作方案,包括《饮水安全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贫困村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易地搬迁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卫生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社会救助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干部人才支持培训计划的实施方案》《全省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目的是到2017年底,甘肃实现贫困地区农村群众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市、区)实现脱贫并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总之,“1+17”精准扶贫揭开了甘肃反贫困斗争崭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