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后的不断推进:形势与政策

改革开放后的不断推进:形势与政策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中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中国速度”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日增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改革开放后的不断推进:形势与政策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中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中国速度”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日增的生态环境问题。之后,我国的环境保护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路。

(一)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化进程。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提到,要集中力量制定必要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就包括环境保护法。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通过,这是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也是一部探索性的法律规范,明确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基本方针,对主要环境问题保护、防治和各方职责做了规定,标志着我国环保法制化的开始。

1981年2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管理好我国的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以及经济工作中的失误,造成了生产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比例失调。当前,我国环境的污染和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的破坏已相当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妨碍生产建设,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为此提出了“严格防止新污染的发展,抓紧解决突出的污染问题,制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搞好首都北京和杭州、苏州、桂林的环境保护,加强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计划指导,加强环境监测、科研和人才培养,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3]七项要求。

1983年12月,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总结了中国环保工作的经验教训,从战略上对环境保护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做出了重大决策。制定了中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总政策,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这一方针政策的确立,奠定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道路的基础。同时推出了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生态保护策略,建立并健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把环境保护建立在法制轨道和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会议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将环境意识升华为国策意识,凸显了生态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可持续发展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这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环境与发展领域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围绕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3 项文件,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里约宣言指出: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世界各国应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努力。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是人类重新审视旧的发展模式,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转折点。

会后不久,我国认真履行自己的政治承诺,明确提出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报告,明确提出,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它作为国家发展重大战略。1994年,我国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白皮书还具体阐明了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目标和措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出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的国家。1996年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可持续发展列为国家发展战略,表明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www.xing528.com)

1996年7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保护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确定了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制定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三)科学发展

200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即科学发展观。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地位及指导意义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要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标志着党对生态环境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同年12月,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战略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加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2008年,“我们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被提了出来。2010年“十二五”规划将“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放在首篇,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