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掘本县木材资源:从衣到食居多利用方式

发掘本县木材资源:从衣到食居多利用方式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木材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县居民对木材依赖、利用,扩展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居民在生活中,将木料运用到衣、住、行的各个层面。柳编帽,木屐,为衣之范畴。本县木料基本自产自用。进入21 世纪,树木限量采伐,原则上禁止本县木材出运,木材采伐量逐年减少。

发掘本县木材资源:从衣到食居多利用方式

古代,华夏先祖在认识世界物质中用“金、木、水、火、土”代表不同物质的元素,称“五行”。其中“木”居第二位,且为有生命之物。

木材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县居民对木材依赖、利用,扩展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早在秦代,县域之内在一些关隘险道,出于军事需要,用木头架设栈道,用木椽夯筑万里长城。将士所用武器,其锋刃如箭头、矛头等由金属打造,箭杆、长矛杆则由木头配置,冷兵器实际上是金与木的组合。十八般武艺中所使棍棒,完全用木头。南北朝时,县域内建统万城,城垣用石灰等灌注夯筑,城墙内却有松木条做“钢筋”。建造统万城时“延王尔之奇工,命输班之妙匠,搜文梓于邓林,采秀后于恒岳”,采伐运用了大量的树木,直到“千榭连隅,万阁接屏”程度。明代,县内曾修筑长城,长城之南,多建堡寨,寨子多由木头建造栅栏。

居民生产中,一部分生产工具纯粹为木制品,如肩背所用背篓,驮运所用的篓驮,打场用的连枷,扬场所用的木锨,推土所用的土车,拉运东西的大花轮车,等等。有的工具常常是金属头木柄。如耕田用的耩子,刨地用的镢头,夏耘用的锄,收割用的镰刀等,也是金与木的组合。

居民在生活中,将木料运用到衣、住、行的各个层面。柳编帽,木屐,为衣之范畴。房屋多为县北部居民居所,起房架梁,其梁、檩、柱、椽及栈柴,门窗全用木材。整个房子用木头支撑,四边用泥土围筑,为“土木结构”,四边用砖块围砌则为“砖木结构”。土窑洞多为县南部居民居所,窑洞挖成,为使其牢固结实,要间窑,即依窑洞将柳椽揉成半圆形,套入挖好的小壕槽之内,使窑洞牢固不塌。足下之行,也常会用到木头,清代东坑小桥畔有一妇女,在河上架一独木桥供过往路人行走,小桥畔由此得名。杨桥畔的起名也缘于河流之上的木桥。

在工业尚不发达的时代,生活用具如舀水的马勺、做饭用的锅盖,盛饭用的木盆,吃饭用的木碗、筷子,储粮用的粮囤、木柜、储衣用的箱子,都是用木料制作。晚上睡觉的床,收敛亡人用的棺材,也离不开木材。

小径材为本县特产。小径材主要来源于柳树,最优质的柳椽要数红墩界白皮柳。(www.xing528.com)

靖边有俗语:“家有三百柳,吃穿不发愁。”待柳树长高,在两米左右处截头,次年,顶端长出新枝,秋日间枝、剪修,根据树桩粗细,留二三十枝,几年后枝条便长成碗口粗细柳椽,结柳椽的柳树又叫盆头柳。三五年一茬,生生不息,百年不枯。柳椽作为小径材,坚实耐用,可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具。

县域结椽柳树主要源于四旁柳树,约占全县林地总面积22%左右。杨树多为1949年之后栽植,生长10年~20年可成材。其树干可解为板材,做成箱柜等家具

另外,榆树槐树、椿树等树也是居民常用木料。

本县木料基本自产自用。70年代~80年代,曾由县物资局组织,购进外地松柏木板材,加工大衣柜等家具。小径材剩余部分,外销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周边地区。

进入21 世纪,树木限量采伐,原则上禁止本县木材出运,木材采伐量逐年减少。

靖边县1980年~2016年木材采伐统计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