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管理者行为,提升企业效益

优化管理者行为,提升企业效益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者代理行为管理者代理行为是基于Ross的委托代理概念以及Jenson和Meckling的代理成本理论提出的。本书所界定的管理者代理行为专指管理者与全体股东之间的代理,即传统代理理论中的第一类代理问题。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管理者代理行为相对应的是管理者过度自信,管理者过度自信是管理者非理性行为中最具典型的现象。

优化管理者行为,提升企业效益

现代企业中,管理者掌握着公司资源配置权和决策权,管理者行为对公司的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所有者对他们行为的约束却因信息不对称而有限。

本书在对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进行研究时,依据企业管理者(代理人)与所有者(委托人)的利益关系是否一致,将管理者行为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管理者代理行为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即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管理者行为具体表现为管理者代理行为,如果两者利益一致则管理者行为表现为管理者过度自信。

(1)管理者代理行为

管理者代理行为是基于Ross(1973)的委托代理概念以及Jenson和Meckling(1976)的代理成本理论提出的。Ross(1973)提出现代意义最早的委托代理概念:“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175]Jenson和Meckling(1976)的代理成本理论认为,在现代企业中,两权分离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信息不对称,且两者间存在利益冲突,致使代理问题出现[13]。管理者更多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扩大在职消费和权利,进行帝国大厦和管理防御的构建,从而损害股东利益,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

根据传统委托代理理论,代理问题被分为三种:第一种代理是全体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第二种代理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第三种代理是全体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本书所界定的管理者代理行为专指管理者与全体股东之间的代理,即传统代理理论中的第一类代理问题。(www.xing528.com)

(2)管理者过度自信

与管理者代理行为相对应的是管理者过度自信,管理者过度自信是管理者非理性行为中最具典型的现象。这种行为以管家理论为前提[176],假设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一致,即管理者知道自己需要按照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行事,完全从所有者利益出发进行投资决策和运营管理,此时导致非效率投资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管理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是管理者由于自身的非理性,学习不够或经验不足,引起其心理认知偏差,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决策行为偏离理想预期。

“过度自信”一词来源于社会心理学文献,是指人们由于受到其自身信念、情绪、偏见及感知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概率和私人信息准确性的心理特征[177]。过度自信是决策者最基本的、最难以克服的系统性认知偏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