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现状

日本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现状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摆脱困境,日本政府全力推进日本著名农业问题专家今村奈良臣提出的“六次产业化”发展理念。日本政府吸收了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发展思想,开始注重将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消费及相关服务业结合起来,形成经营多样化、链条化和规模化发展格局。日本政府还设定了推进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发展远景。

日本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现状

日本国土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1.27亿(2018年)。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日本的资源比较贫乏,土壤贫瘠,山地和丘陵约占到总面积的80%。与欧美国家相比,农业生产属于小规模经营。日本发展现代农业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从二战后开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20世纪50~70年代的高速增长,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但进入21世纪后,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向大城市和城市圈转移,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和以空心村为主的严重过疏化问题,加之本来的农村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使日本农村从20世纪80年代后,陷入了“停滞的20年”,农村人口老龄化和过疏化问题继续严重,农村弃耕和后继无人问题进一步加剧,农村地区越来越缺乏活力。农业生产环境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单纯的农业经营让农民无利可图。同时,日本的自由化贸易和农产品进口压力逐渐深化加大,也是促进日本农业危机的重要因素,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

为摆脱困境,日本政府全力推进日本著名农业问题专家今村奈良臣提出的“六次产业化”发展理念。今村奈良臣发现,日本生产的农产品与日本国民消费的农产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值差,这种价值差主要是通过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环节外溢,从而使得农业产业的增值收益未能留在农业生产者手中,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今村奈良臣分析认为,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产业链整合的方式,逐渐形成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业服务于一体的完整农业产业链条,将过去外溢到城市、工业等农业农村外部的就业岗位、附加收益等农业产业红利内部化,为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得更多农产品加工、流通、消费和农业旅游服务环节的附加值创造条件,借此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日本政府吸收了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发展思想,开始注重将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消费及相关服务业结合起来,形成经营多样化、链条化和规模化发展格局。

2009年11月,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了《农业六次产业化》白皮书,该书提出了增加农产品在产地的附加值、帮助农户实现经营多元化、促进销售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发展农工商合作、扩大出口、缩减农业成本等诸多措施来支持农业“六次产业化”。(www.xing528.com)

2010年3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新的《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计划》,提出要通过发展“六次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新商业模式,还要将农业“六次产业化”与环境和低碳经济结合在一起,在农村创造新产业。日本各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发展农业“六次产业化”,纷纷制定了推进农业“六次产业化”的措施,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农业骨干人才,成立了专门负责的部门。日本在推行农业“六次产业化”之后,农业活力得到增强,农民收入也得到明显增加。

日本政府还设定了推进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发展远景。中期目标是把2010年的1万亿日元的农业“六次产业化”市场规模提高到2015年的3万亿日元,远期目标设定为2020年的10万亿日元。在各阶段,日本政府推行农业“六次产业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据日本国内农业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困境,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出台的诸多政策举措的延续和发展。通过“六次产业化”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也由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促进了农业品牌的建设、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资本和生产开始进入农业、农村,促进了以城带乡和强农惠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活跃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瞄准了“三农”发展的难点和焦点,将农业的生产功能和激活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有机结合,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日本农业产业的困局,为日本经济的增长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