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民政府施行货币改革:日本反对,美国支持

国民政府施行货币改革:日本反对,美国支持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短短一年后,也就是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发布了《财政部关于施行法币布告》,宣布实施货币改革。日本明确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日本驻华银行皆拒绝交出白银,还积极走私白银,并多次突击套汇,试图迫使国民政府选择将法币与日元挂钩。美国愿意支持法币改革,要求是中国外汇储备存于美国银行,改革由美国顾问指导,新货币必须与美元挂钩。

国民政府施行货币改革:日本反对,美国支持

美国《白银收购法案》出台,对中国发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使中国经济迅速恶化,当时的一些金融界人士甚至预测,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中国的经济可能在数月之内全面崩溃。到了这个时候,除了改革币制进行反击,中国已经无路可走。

中国在一个不是很合适的时间被迫进行了一次匆忙的币制改革,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的孔祥熙就曾经说过:“因汇兑上落不定,商业大受影响,政府乃是不得不采取币制上根本之改革。”

1934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筹划币制改革,放弃以白银作为货币,发行纸钞(法币)。币改方案的核心思想就是白银国有、集中发行,并建立汇兑本位制。短短一年后,也就是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发布了《财政部关于施行法币布告》,宣布实施货币改革。货币改革令规定,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只能使用法币,不能使用银币;收拢货币发行权,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钞票限期兑换中央银行钞票;强制将全国白银收归国有,规定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个人,均不得保留银币、金银。

这次币制改革,国民政府需要解决两个难题:

第一,白银国有,促使民营银行及民众上交白银。

11月15日,财政部公布了《兑换法币办法》,要求银钱行号、商店、公私团体及个人持有的银币或银块,都要在3个月内兑换成法币。但政府接收民营银行白银时并不支付溢价,而同时期国际银价比国内高出三分之二。这样的兑换方案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为了鼓励民营银行上交白银,国民政府又给出了一项优惠政策——在支付纸币时,各银行只需要缴存相当于纸币价值60%的白银,另外40%由银行使用政府公债、股票和公司债券来补偿。这样就提高了民营银行的积极性。到1936年年中,国民政府大约从个人和银行集得了价值3亿美元的白银,仅民营银行就贡献了2.25亿元。国民党政府将这些白银运往英美换取外汇,作为法币的准备金,稳定了法币值,并增强了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活动能量。

第二,避开列强的算计,获得资金支持与政策支持。

币制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获得其他大国的支持,如果在华外国银行拒绝使用法币,继续以白银支付,不愿将库存白银交由政府收购,则法币将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因此一场博弈开始了。

国民政府最开始选择向英国求助,并曾向其请求贷款2000万英镑。但是英国虽然对中国的币制改革持欢迎态度,并帮助国民政府在伦敦市场上销售白银来筹集外汇,但却顾虑日本的态度拒绝贷款给中国,甚至还提出,要获得这笔贷款,中国必须先承认伪满洲国

日本明确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日本驻华银行皆拒绝交出白银,还积极走私白银,并多次突击套汇,试图迫使国民政府选择将法币与日元挂钩。(www.xing528.com)

美国愿意支持法币改革,要求是中国外汇储备存于美国银行,改革由美国顾问指导,新货币必须与美元挂钩。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中美双方于5月中旬达成《中美白银协定》。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将从中国购银7500万盎司,价格根据当时的市场确定,可以以黄金或美元支付;中方的售银所得必须存放在纽约的美国银行;以中国存在纽约的5000万盎司的白银作抵押,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向中国提供2000万美元的外汇基金等。就这样,中国加入了美元集团,而美国实现了其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目的。

法币改革虽然不够完善,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重振经济的目的,几个月的时间就出现了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此外在币制改革时,国民政府进行了变相的货币贬值(银币一元兑换法币一元,实际兑换时是用白银60%、票据40%兑换),货币流通量大大增加了。物价回升,刺激了工商业发展,经济再现繁荣景象。

讽刺的是,美国耗资15亿美元发起的这场贸易战,是一场真正的“双输”——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并产生了后患[3];而作为发起者的美国政府,也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好处,最后真正的赢家是日本人[4]。贸易战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各国的经济金融联系日渐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博弈,产生的后果很可能是斗者双输,渔翁得利。

【注释】

[1]又称南京十年、十年建设,是学界一种比较流行的表达。指的是1927—1937年间建都于南京由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执政时期,这十年内,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9%,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这一时期中华民国在政治、经济、基建、文化、教育、社会政策、边疆民族政策、外交以及军政建设各方面均有新的取向和建树。但同一时期,中国农村却处于严重的危机当中,农民终年不得温饱,处于赤贫状态,死亡率甚至超过了印度。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上有60个国家采用金本位,以实现国际上稳定的汇率,方便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大国之中,中国和墨西哥仍在实行银本位

[3]指1937—1945年的法币恶性通货膨胀。因为中国是在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加剧和生产下降等诸多因素挤压之下,被迫放弃银本位,实行法币,彻底改革了中国的货币制度,这导致了法币的先天不足,致使中国日后踏上了恶性通货膨胀之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就对此评论说:“如果不是美国抬高银价,中国将可能在晚些时候放弃银本位,比实际发生的情况晚上好几年,等到政治和经济状况都比较好的时候再进行货币改革。”

[4]日本通过走私和劫掠中国的白银并在伦敦等地出售而增强了国力,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军事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