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盟年进口香蕉达400万吨,靠这个洛美协定实现利润10亿美元!

欧盟年进口香蕉达400万吨,靠这个洛美协定实现利润10亿美元!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计数据显示,欧盟年均进口香蕉400万吨,零售总价值达50亿美元,利润约为10亿美元。对欧盟来说,特惠待遇体制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们的根据就是《洛美协定》。《洛美协定》中欧盟明确在多个方面为协议成员国提供便利条件。为了确保非加太国家在对欧贸易中可以取得特惠待遇,欧盟制定政策为对洛美协定成员国出口欧共体的香蕉全部免税准入,其余香蕉实行配额限制。

欧盟年进口香蕉达400万吨,靠这个洛美协定实现利润10亿美元!

冷战期间,美国与欧洲一直是伙伴关系,但是冷战结束后作为当时的两大经济体,双方在经济贸易方面的矛盾也很快暴露出来。特别是在农产品领域,美国与欧盟的贸易争端不断:法国人大骂美国抢走了他们在埃及的传统小麦市场,欧盟的发言人则抱怨“美国人要把我们在地中海地区的其他市场抢去”,美国人也不甘示弱,直接指责欧盟在“明目张胆地抢劫”。美欧农产品贸易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发生过多次,理由多种多样,有时是争夺市场,有时是因为对方的贸易壁垒,有时是因为双方不同的农业政策……而在这些贸易冲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除了荷尔蒙牛肉和转基因产品之外,恐怕就是香蕉问题了。

美国与欧盟的香蕉贸易战爆发于1993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香蕉消费市场,那一年欧盟开始实施香蕉进口制度404/93号规则,通过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等对香蕉进口进行限制。但是,欧盟国家原来在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国家却不在此列,可以享受特殊优惠待遇[1]。这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对,并最终向世贸组织申诉,一场香蕉大战就此爆发。

可能有的读者会感到奇怪,美国并不是盛产香蕉的国家,为什么会为了香蕉跟欧盟大打贸易战呢?

首先,这是因为美国在与欧盟的香蕉贸易中有着巨大的利害关系,欧盟市场上70%以上的香蕉来自拉美国家,拉美国家的香蕉价格十分便宜,质量优良,因而在欧洲市场颇受欢迎。拉美国家香蕉的出口,主要由两家美国的跨国果品公司奇迹达[2](CHIQUITA)和都乐(DOLE)公司来控制。统计数据显示,欧盟年均进口香蕉400万吨,零售总价值达50亿美元,利润约为10亿美元。因此,新的香蕉进口制度实施后,美国公司损失巨大,以奇迹达公司为例,1992年末,其占欧盟进口香蕉市场份额的40%,而在新的制度实行后下降到不足20%。拉美出口到欧盟的香蕉总量,将由270万吨减少到220万吨,并且每吨香蕉要征税82.5美元,此外出口到欧盟新成员国的另外35.3万吨,每吨须征税330美元。但是,来自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原英、法殖民地的香蕉到欧盟新成员国的关税就要少多了,每吨只有119美元,其出口到欧盟的香蕉总量每年将达到85.8万吨。这导致拉美国家的香蕉外汇收入剧减。巴拿马在欧盟配额制度实行前,每年来自香蕉出口的收入有210亿美元,出口的4000万箱香蕉中有81%进入欧盟市场,而1998年其出口收入只有120亿美元。这么大的市场损失,美国自然不能善罢甘休。(www.xing528.com)

其次,加勒比国家香蕉出口利益受损也将损害美国和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当时,美国是加勒比国家商品和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如果加勒比国家出口香蕉所赚美元减少,那么他们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就将减少,而且当加勒比国家的工人失业、经济混乱时,就会增加到美国的移民(包括非法移民),还可能引起各种犯罪活动,这些当然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对欧盟来说,特惠待遇体制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们的根据就是《洛美协定》。1975年2月,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46个发展中国家和欧盟9国在洛美开会,确定了贸易和经济援助方面的框架。《洛美协定》中欧盟明确在多个方面为协议成员国提供便利条件。为了确保非加太国家在对欧贸易中可以取得特惠待遇,欧盟制定政策为对洛美协定成员国出口欧共体的香蕉全部免税准入,其余香蕉实行配额限制。这种特惠待遇体制是为了达成欧盟的“贸易—援助”目标。

1996年,美国联合厄瓜多尔、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和巴拿马等拉美的一些香蕉生产国,向世贸组织申诉,要求欧盟重新回到自由贸易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