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键在于做成事,而非仅仅做了事

关键在于做成事,而非仅仅做了事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仔细想想,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老黄牛”式的员工向来只满足于“做事”,而很少想到要“做成事”。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故事中的克朗凯特一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成、做好、做到位。当然,只“做了事”,而没有“做成事”,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工作中并不少见。买画册是老板交代小晴要做的事情,买到画册则是小晴必须要做成的事情。不可否认,小晴确实去“做事”了,但她没有“做成事”。

关键在于做成事,而非仅仅做了事

在职场上,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每天提早前上班,推迟下班,有时甚至连周末都不休息,最后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却还是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和重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仔细想想,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老黄牛”式的员工向来只满足于“做事”,而很少想到要“做成事”。

众所周知,在讲究效率和结果的职场中,没有功劳的苦劳,统统都是徒劳而已。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做成事”,无法为公司创造出价值来,即便我们工作再努力再勤奋,也换不回老板的一声赞扬。

刘锦和吴勇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两人都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然而,刘锦不久就获得了总经理的青睐,从领班被提拔为部门经理

这让吴勇感到很不服气。于是,吴勇找到总经理,向他递交了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的不公平,对自己这样辛辛苦苦工作的员工,非但不提拔,还正眼都不看一下;相反,对一些喜欢溜须拍马的家伙,却一再地提拔。

总经理耐心地听他说完,随即笑着说道:“你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这样吧,你现在立刻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都有些什么卖。”

吴勇接到任务后,立马飞奔去集市,没过多久,他便从集市上回来了,他告诉总经理,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位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一车土豆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吴勇无奈地又跑回集市,重新去了解土豆的数量。当总经理再次问他土豆的价格是多少时,他只好又再次跑到集市上去。

看着跑得气喘吁吁的吴勇,总经理说:“请你先休息一会儿,让我们来看看你的朋友在相同的时间里都做了些什么。”说完,总经理叫来了刘锦,吩咐他说:“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些什么卖。”

刘锦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位农民在卖土豆,农民大概有40袋土豆,价格适中,质量很好,我带了几个回来让您看一下。这个农民一会儿还会弄几箱西红柿来卖,价格还算公道,我们可以进一些货。我想,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您大概会要,所以,我带回来了几个西红柿,并把那位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着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旁边红了脸的吴勇,说:“这就是刘锦获得晋升的原因。”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在做事的时候,态度积极一点儿,一次性就将事情做对、做好、做到位,这样就能替自己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

所以,如果我们能比其他人先完成任务,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作能力更高,我们对岗位的责任感更强,领导自然会更喜欢我们这样的员工,而我们当然能获得比别人更好的工作待遇。

总之,“做了事”不等于“做成事”。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我们仅仅将目标停留在“做了事”上,那么,我们将无法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这句话,因为这一句话太平常,所以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它的深刻含义。其实,如果我们愿意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句话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被誉为“电视主持人之父”的沃尔特·克朗凯特是美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对新闻感兴趣,并在14岁时,成为学校自办报纸《校园新闻》的小记者。(www.xing528.com)

休斯敦市一家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伯尼先生每周都会到克朗凯特所在的学校讲授一个小时的新闻课程,并指导《校园新闻》报的编辑工作。

有一次,克朗凯特负责采写一篇关于学校田径教练卡普·哈丁的文章。由于当天有一个同学聚会,克朗凯特没有好好采写,而是敷衍了事地写了篇稿子交上去。

第二天,弗雷德·伯尼把克朗凯特单独叫到办公室,指着那篇文章说:“克朗凯特,这篇文章很糟糕,你没有问他该问的问题,也没有对他做全面的报道,你甚至没有搞清楚他是干什么的。你怎么能这样做呢?”接着,他又说了一句令克朗凯特终生难忘的话:“克朗凯特,你要记住一点,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值得把它做到最好。”

后来,克朗凯特进入了新闻行业。有一次,他做了一个重要采访,写出了一篇很不错的报道。但是,他没有匆忙将稿件上交,而是抱着将稿子写好的态度再次通读,结果发现这篇报道的侧重点出现了偏差。

这是星期五的下午,他已经很累了,周末还有重要的事情。怎么办呢?是修改稿件,还是就这样将这篇看起来不错的稿件交上去呢?犹豫中,他突然想到那位前辈对他说过的话。

是啊,假如这件事值得你去做,就一定值得做好。既然这份报道值得自己去写,那为什么不写得更好呢?

于是,他开始对文章进行大幅度地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并且赶在第二天早上将这篇文章交给主编,结果,这篇文章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反响。

“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值得把它做到最好。”这句话成了克朗凯特的座右铭。正是因为这句话,克朗凯特才成为一位著名的记者,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诚然,“做了事”和“做成事”有很大的差别。前者只是我们在职场上走向成功的基础,后者才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故事中的克朗凯特一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成、做好、做到位。

当然,只“做了事”,而没有“做成事”,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工作中并不少见。很多人看起来一天忙到晚,似乎有做不完的事情,最后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不难发现,这种人是极容易满足于当下的工作的,他们向来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而不顾结果。在他们的心里,工作上的事情只要做了就行了,至于做没做成,压根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小晴在一家公司当秘书,有一天,老板让她去买一本画册回来。她先到一家书店,结果店员跟她说:“不好意思,这本画册已经卖光了。”

没办法,小晴只好又去了第二家书店,可店员说:“这本画册过几天才有新货,要不你再等几天?”小晴摇摇头,又去了第三家书店,可这家书店根本没卖她要的画册。

临近中午了,小晴只好回到公司,对老板说:“我已经跑了三家书店,脚都快跑断了,可还是没买到您说的那本画册。过几天我再去看看吧!”

听了她的话,老板有些不高兴地说:“不是我说你,白白浪费一个上午的时间,却一无所获。我要是你啊,就提前打电话给书店,问他们有没有这本画册,如果没有,我就上网查找这本画册的信息,直接联系出版社邮购。”

买画册是老板交代小晴要做的事情,买到画册则是小晴必须要做成的事情。不可否认,小晴确实去“做事”了,但她没有“做成事”。不仅如此,她还浪费了半天时间,这半天的时间她非但没有创造效益,老板还得支付她半天的工资。

永远记住,光“做了事”不行,还要“做成事”。身为员工,如果我们总是满足于当下的工作,只想“做事”,而非“做成事”,那我们迟早会被公司淘汰;反之,如果我们永不满足于当下的工作,总是想方设法地将事情做成功,那我们很快就能在职场中崭露头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