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服装出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分析

我国服装出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分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南亚国家以服装出口为主,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三国以服装出口额统计,为全球服装前10位出口国。在东南亚11国中,有8个国家服装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南亚国家服装进口规模

我国服装出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分析

一、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服装出口贸易分析

(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服装消费市场特点

1.服装消费市场规模

东南亚11个国家和地区均处在“一带一路”沿线上,同时除了东帝汶外,其他国家均是东盟成员国。根据2017年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16年东南亚11国人口总数达6.4亿人,GDP总值为25578.95亿美元,人均GDP为3997.39美元。

2.东南亚国家服装消费市场特征

(1)服装出口竞争优势显著

根据WTO官方统计,2016年东南亚国家服装出口总额508.37亿美元,服装进口额75.99亿美元。东南亚国家以服装出口为主,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三国以服装出口额统计,为全球服装前10位出口国。图2-6显示,2016年越南服装出口额高达244.79亿美元,位居全球服装出口国第4位;印度尼西亚服装出口额为74.74亿美元,居全球服装出口国第8位;柬埔寨服装出口额为66.51亿美元,居全球服装出口国第9位。上述三国有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大量承接国际服装产业转移和服装加工订单。在东南亚11国中,有8个国家服装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

图2-6 2016年东南亚国家服装出口额

图2-7显示,2016年,新加坡服装进口额达24.15亿美元,是东南亚最大服装进口国;马来西亚服装进口额为20.2亿美元,居进口国第2位。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服装进口额分别居第3~5位。

图2-7 2016年东南亚主要国家服装进口总额

(2)人均GDP普遍处于中等收入水平

按照世界银行2015年人均GDP收入最新分组标准,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和文莱两国人均GDP在高收入国家组;马来西亚和泰国,人均GDP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其他7个国家均在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组。新加坡是东南亚人均GDP最高的国家,达52960.71美元,虽然人口少,但服装消费能力强,服装消费主要依赖于进口。

(3)气候炎热着装以轻薄面料为主

东南亚处于热带,常年处于高温状态。热带气候决定了东南亚地区着装主要以单薄的服饰为主。同时,该地区国家信奉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天主教基督教。东南亚服饰具有色彩绚丽的特点,各国服饰采用红、橙、黄、紫等鲜艳的颜色。面料讲究,偏爱轻薄的丝绸、棉、麻等纤维。在公开场合人们服装普遍十分得体,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服。

(二)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服装出口贸易

1.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服装出口规模小

2016年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服装出口额为91.08亿美元,占我国服装出口额5.71%;服装出口量为25.66亿件,占我国服装出口量8.67%;服装出口单价为2.77美元/件,远低于我国服装出口平均单价,我国服装在东南亚市场价格优势不明显。2017年1~10月,我国对东南亚地区服装出口额为73.25亿美元,与2016年1~10月同期相比微增1.1%;服装出口量为19.1亿件,与2016年1~10月同期相比下降6.41%;出口单价为2.88美元/件,有所上升。

2.我国对4个国家服装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

根据表2-11和表2-12数据,将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服装出口市场分为:服装主要出口市场、有潜力的服装出口市场、服装出口潜力较小市场三类。2016年,我国对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4国的服装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是我国东南亚主要服装出口市场,对4国服装出口额占我国对东南亚服装出口总额的84.91%,我国服装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表2-11 2016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服装出口额和出口量

表2-12 2017年1~10月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服装出口额和出口量

对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服装出口金额在1亿~7亿美元之间,其中印度尼西亚人口超过2亿人,有市场开发潜力;对缅甸、文莱、老挝和东帝汶服装出口额不足1亿美元,由于这些国家人口少,人均GDP水平低,服装市场潜力小。

3.我国对该地区服装出口单价低

如图2-8所示,2016年,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服装出口单价为2.77美元/件,远低于我国服装出口平均单价4.29美元/件。

图2-8 2016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服装出口单价

图2-9显示,2017年1~10月,我国服装出口平均单价下滑,但对东南亚服装出口单价略有上升,为2.88美元/件。对文莱服装出口单价超过了4美元/件。

图2-9 2017年1~10月中国对东南亚国家服装出口单价

二、我国对南亚国家服装出口贸易分析

(一)南亚国家服装消费市场特点

1.服装消费市场规模

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共有8个国家,均处在“一带一路”沿线。根据2017年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16年南亚8个国家人口总数达17.66亿人,GDP总值为28963.31亿美元,人均GDP为1639.7美元。南亚人口数量庞大,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4。其中,印度人口超过10亿,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超过1亿,被称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南亚国家虽然人口多,市场规模大,但收入低,制约了其消费能力。

2.服装消费市场特征

(1)南亚地区人均GDP较低

南亚地区人均GDP在中低收入国家组,没有高收入国家。其中,只有马尔代夫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有5个国家在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组,并且位次较靠后。尼泊尔和阿富汗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属于低收入国家,也是联合国所列的极不发达国家

(2)南亚4国服装出口优势明显

南亚8国中,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4个国家,是全球服装出口国,服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服装也是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图2-10显示,2016年,孟加拉国服装出口额达286.68亿美元,居全球服装出口国第3位,占全球服装出口总额比重6.4%;其次是印度,2016年印度服装出口额为179.67亿美元,居全球服装出口国第5位,占全球服装出口总额比重4%;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服装出口居全球前15位。

图2-11显示,南亚国家主要服装进口国。2016年,孟加拉国服装进口额超过10美元,为10.13亿美元,其次是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巴基斯坦。

南亚国家服装进口规模小,主要因人均GDP水平低,服饰以传统民族服装为主,一些国家对纺织品服装进口采取限制措施。

(3)气候炎热,着装民族特色鲜明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温。炎热气候决定了南亚地区人们的着装以凉爽、透气轻薄的服饰为主。南亚国家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各国着装还具有传统民族特点。例如,印度男子传统服装,下身是“托蒂”,是一块缠在腰上的宽幅白棉布,也有麻制或丝制的,长度一般为3.6~4.5米,缠在腰间。上身穿较肥大、长至膝盖的“古尔达”上衣,头巾的色泽各异。印度妇女的民族服装是“纱丽”。纱丽是用一块长约6米,宽1.1~1.3米的布料做成,纱丽的穿法是从腰部缠起,最后披盖在肩上或蒙在头上。印度人喜欢佩戴各种各样的首饰

图2-10 2016年南亚国家服装出口总额

图2-11 2016年南亚国家服装进口总额

(二)我国对南亚国家服装出口贸易规模

1.我国对南亚国家服装出口规模较小

2016年我国对南亚地区服装出口额为20.37亿美元,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8%;服装出口量为2.74亿件,占我国服装出口量仅为0.93%;出口单价为4.78美元/件。2017年1~10月,我国对南亚地区服装出口额为17.06亿美元,占我国服装出口额1.3%;服装出口量为2.56亿件,占我国服装出口量的1%;出口单价为4.27美元/件。无论从服装出口额还是出口量,我国对南亚国家和地区服装出口规模较小。

我国对南亚国家服装出口规模小,除人均GDP水平低外,还受到进口政策限制的影响。例如,印度纺织品服装进口关税高,在10%~15%之间,个别产品税率达到30%,2018年1月1日起,印度决定上调50~63章的纺织服装产品进口关税,税率从现有水平最高上调至25%,以保护国内纺织服装产业。

2.印度为我国对南亚地区出口第一大市场

如表2-13和表2-14所示,南亚国家人口多,但服装进口规模小。我国对南亚国家服装出口额1亿~10亿美元的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5国。2016年,我国对印度服装出口额为9.62亿美元,服装出口量为1.31亿件,为我国对南亚地区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3.我国对该地区服装出口单价高

如图2-12和图2-13所示,我国对南亚国家和地区服装出口单价高于我国服装出口平均单价水平。2016年我国对南亚国家服装出口单价4.78美元/件,高于我国服装出口单价4.29美元/件。2017年1~10月,我国对南亚服装出口单价为4.27美元/件,较2016年有所下跌,但仍高于我国服装出口平均单价4.08美元/件。

表2-13 2016年中国对南亚国家服装出口额和出口量

表2-14 2017年1~10月中国对南亚国家服装出口额和出口量

图2-12 2016年中国对南亚国家服装出口单价

图2-13 2017年1~10月中国对南亚国家服装出口单价

三、我国对西亚北非国家服装进出口贸易分析

(一)西亚北非国家服装消费市场特点

1.服装消费市场规模

西亚北非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三洲的结合部,由25个国家和地区组成,大部分国家语言阿拉伯语,民族为阿拉伯民族,宗教为伊斯兰教。但以色列居民主要信仰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格鲁吉亚大部分居民信奉东正教。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有19个西亚北非国家,其中西亚18个国家,北非有埃及一个国家。根据2017年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上西亚北非19个国家人口总数达4.45亿人,GDP总值为38307.19亿美元,人均GDP为8608.36美元。因此,4.45亿人口规模和8608.36美元人均GDP水平,使西亚北非服装消费市场开发潜力较大。

2.服装消费市场特征

(1)西亚北非人均GDP水平高

西亚北非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按其经济特点可分为两种经济类型,即石油输出国和非石油输出国。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现有14个成员国,其中,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科威特、伊拉克、伊朗6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另外,埃及、巴林、也门等,虽然不是OPEC成员国,但也盛产石油。

根据《世界能源统计2017》显示,2016年OPEC成员石油总储量为12205亿桶,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1.5%。2016年OPEC成员原油产量为18.642亿吨,约占世界原油产量的42.5%,其中,排在前4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5.857亿吨)、伊朗(2.164亿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后简称阿联酋,1.824亿吨)、科威特(1.527亿吨),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人均GDP收入最新分组标准,西亚北非有6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组,其中有4个国家是OPEC成员。还有4个国家是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组,其中伊朗和伊拉克为OPEC成员。另外有6个国家在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组,仅有也门共和国在低收入国家组。因此,从西亚北非国家人均GDP水平看,处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2)阿拉伯国家着装保持伊斯兰教传统习俗

西亚北非气候干燥少雨,一些国家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有些国家为亚热带高山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阿拉伯国家以阿拉伯文化为主,信奉伊斯兰教,着装保持伊斯兰教传统习俗。男子穿阿拉伯白袍、头戴头巾,妇女穿黑色长袍,披黑头巾,在公共场所还蒙面纱。在土耳其、格鲁吉亚、黎巴嫩、约旦,男士西服领带,女士化妆、衣着整齐。西亚北非国家人们讲究衣着规矩,平时注重穿着仪表。

(3)石油出口国以服装进口为主

根据WTO统计数据显示(图2-14),2016年,14个西亚北非国家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11.41亿美元。其中,土耳其服装出口额达150.47亿美元,居全球服装出口第7位,是该地区最大的服装出口国。其次是阿联酋、约旦和埃及,2016年3国服装出口额分别为14.56亿美元、14.33亿美元和11.43亿美元。而其他国家服装出口规模较小。

根据WTO统计数据显示(图2-15),2016年,西亚北非国家服装累计进口额为156.55亿美元。其中,石油出口国以服装进口为主,2016年阿联酋服装进口额为37.45亿美元,沙特阿拉伯服装进口额为31.28亿美元,科威特服装进口额为11.66亿美元,还有卡塔尔、埃及等。另外,2016年土耳其服装进口额为28.24亿美元,以色列服装进口额为17.06亿美元。

(二)我国对西亚北非国家服装出口贸易

1.我国对西亚北非服装出口额和出口量均有所下滑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对西亚北非19国服装出口额累计达124.72亿美元,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7.82%;服装出口量为27.16亿件,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量的9.18%;服装出口均价为3.89美元/件。2017年1~10月,我国对西亚北非19国服装出口额累计达96.06亿美元,与2016年1~10月同期相比下降了11.08%;服装出口量为22.33亿件,同比下降了3.38%;服装出口均价为3.64美元/件。

图2-14 2016年西亚北非国家服装出口额

图2-15 2016年西亚北非国家服装进口额

2.阿联酋是我国对西亚北非地区服装出口第一大市场

根据表2-15和表2-16数据,将我国对西亚北非19国的服装出口市场分为:服装主要出口市场、有潜力的服装出口市场、服装出口潜力较小市场三类。

(1)主要出口市场

主要出口市场是指我国服装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市场。2016年我国对西亚北非服装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和伊拉克4个国家;而服装出口量超过10亿件的只有阿联酋。阿联酋是我国对西亚北非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16年我国对阿联酋服装出口额达41.05亿美元,服装出口量为10.58亿件,服装出口均价为3.31美元/件。

表2-15 2016年中国对西亚北非国家服装出口额和出口量(www.xing528.com)

2017年1~10月中国对西亚北非国家服装出口额和出口量显示(表2-16),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和伊拉克4国仍是我国对西亚北非服装出口主要市场。对四大市场服装出口额达72.39亿美元,占对西亚北非服装出口总额的75.36%;对四大市场服装出口量达17.53亿件,占对西亚北非服装出口总量比重的78.5%。其中,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三国的人均GDP水平在高收入国家组,服装消费以进口为主。

表2-16 2017年1~10月中国对西亚北非国家服装出口额和出口量

(2)有开发潜力的服装出口市场

我国对西亚北非服装出口额在1亿~10亿美元的主要有:埃及、约旦、伊朗、土耳其、科威特、也门共和国和黎巴嫩7国,除土耳其和埃及拥有服装加工生产能力外,其他国家服装主要依赖于进口,是我国“一带一路”沿线有开发潜力的服装出口市场。

(3)服装出口潜力较小的市场

我国对这些国家的服装出口规模不足1亿美元,有:卡塔尔、叙利亚、巴林、阿曼、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巴勒斯坦8国。除巴勒斯坦外,其他国家人口只有几百万,因此,服装市场规模小,我国服装出口开发潜力有限。

3.我国对部分国家服装出口单价高

图2-16显示,2016年,我国对西亚北非服装出口均价3.89美元/件,低于同期我国服装出口均价4.29美元/件。其中,对土耳其出口单价最高为7.54美元/件,对格鲁吉亚服装出口单价最低,为2.5美元/件。

图2-16 2016年中国对西亚北非国家服装出口单价

图2-17显示,2017年1~10月,我国对西亚北非服装出口均价有所下滑,为3.64美元/件,低于同期我国服装出口均价4.08美元/件。其中,对巴林出口单价最高为6美元/件,对也门共和国服装出口单价最低,为2.39美元/件。整体上看,对西亚北非大部分国家的服装出口单价在4美元/件。

图2-17 2017年1~10月中国对西亚北非国家服装出口单价

四、对中东欧国家服装出口贸易分析

(一)中东欧国家服装消费市场特点

1.服装消费市场规模

中东欧地区包含20个国家,分布在欧洲大陆中部和东部。其中,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以及斯洛文尼亚均为欧盟国家。根据2017年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16年中东欧地区人口总数3.2亿人,GDP总值28153.04亿美元,人均GDP为8755.96美元。人均GDP水平高,中东欧地区服装消费能力较强。

2.服装消费市场特征

(1)中东欧地区人均GDP较高

中东欧国家以发达国家为主。中东欧20个国家中,有11个国家为欧盟成员。另外,俄罗斯是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人均GDP收入最新分组标准,中东欧20国中,有6国属于高收入国家;有12国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有2国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从人均GDP水平来看,中东欧地区属于中高收入地区,有9个国家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区域整体收入水平高,消费服装购买力较强。

(2)中东欧国家服装进出口规模大

根据WTO统计数据显示(图2-18),2016年,中东欧20个国家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84.7亿美元。波兰服装出口额最大,为53.64亿美元,占中东欧国家服装总出口额的29.04%。其次是罗马尼亚,服装出口额为29.9亿美元;捷克共和国、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服装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其他国家服装出口规模较小。

图2-18 2016年中东欧国家服装出口额

图2-19显示,2016年,中东欧20个国家服装累计进口额为238.97亿美元。其中,波兰服装进口额达61.94亿美元;其次为俄罗斯,服装进口额为57.7亿美元,两国服装进口额占区域进口总额的50%。捷克共和国、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克罗地亚服装进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

(3)穿着以正装为主

图2-19 2016年中东欧国家服装进口额

中东欧地区经济发达,比较注重仪态礼仪,与人打交道时彬彬有礼。在很多商务场合穿着较为正式保守的西服。例如在捷克,人们穿着讲究,正式场合都是西装、领带和长大衣,天气寒冷时还戴帽,围较长较宽的漂亮的围巾,妇女爱穿具有传统风格的黑色或深红色裙。

(二)我国对中东欧国家服装出口贸易规模

1.我国对中东欧国家服装出口保持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对中东欧20国服装出口额累计达89.12亿美元,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5.59%;服装出口量为9.58亿件,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量的3.24%;服装出口均价为5.18美元/件。2017年1~10月,我国对中东欧20国服装出口额累计达80.79亿美元,与2016年1~10月同期相比增加了12.49%;服装出口量为9.34亿件,同比增加了19.5%;服装出口均价为5.02美元/件。

2.俄罗斯为我国第一大服装出口市场

表2-17和表2-18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对俄罗斯服装出口额达65.72亿美元,出口量为5.18亿件,为我国中东欧第一大服装出口市场。对波兰服装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达11.8亿美元,服装出口量为2.42亿件。而对中东欧其他国家服装出口国贸易规模较小。

3.我国对该地区服装出口单价高

如图2-20和图2-21所示,对中东欧地区国家服装出口单价高于我国服装出口单价。2016年,我国服装出口均价为4.29美元/件,对中东欧地区国家服装出口均价为5.18美元/件,高出近20%。在区域内,2016年出口单价较高的国家为马其顿、波黑、俄罗斯和斯洛伐克,服装出口单价在6美元/件以上。这与该地区气温低,以秋冬棉服为主有关。

2017年1~10月,我国服装出口均价为4.08美元/件,对中东欧地区国家服装出口均价为5.02美元/件,高出23%。2017年1~10月,对马其顿服装出口单价达到9.48美元/件。

表2-17 2016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服装出口额和出口量

表2-18 2017年1~10月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服装出口额和出口量

图2-20 2016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服装出口单价

图2-21 2017年1~10月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服装出口单价

五、我国对中亚国家服装出口贸易分析

(一)中亚国家服装消费市场特点

1.服装消费市场规模

中亚5国是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地区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宗教地区,虽然人口少,却是多民族地区,各国主体民族哈萨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普什图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根据2017年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亚5国家人口总数为7012.7万,GDP总值为2505.6亿美元,人均GDP为3572.95美元。中亚是当今世界上地广人稀的地区之一,市场规模小,人均GDP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亚服装具有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服装消费市场规模小且开发潜力有限。

哈萨克斯坦在这五个国家综合实力居第一位。2016年哈萨克斯坦GDP总值为1336.57亿美元,居全球第54位。五国国土面积最小的是塔吉克斯坦,为14.31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是乌兹别克斯坦,达3184.8万人,人口最少的是土库曼斯坦,只有566.3万人。

根据五国统计数据显示,社会批发及零售商品总额规模较小,2016年,人口最多的乌兹别克斯坦批发及零售总额为314亿美元,塔吉克斯坦批发及零售总额为21.1亿美元。

2.服装消费市场特征

(1)中亚国家人均GDP水平处于中低收入国家组

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人均GDP收入最新分组标准,2016年中亚五国没有一个国家人均GPD超过1万美元。2016年,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国人均GDP分别为7510.08美元和6389.33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组。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人均GDP分别为2110.65美元和1077.04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组。塔吉克斯坦在低收入国家组,2016年人均GDP仅为795.84美元。从中亚五国人均GDP看,处于中低收入国家水平。根据五国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哈萨克斯坦全国月平均工资约合418美元,其次是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全国人均月收入分别为369美元和360美元,塔吉克斯坦平均月工资最低,为135美元。

(2)五国资源丰富,以资源型产品出口为主

中亚五国在地理位置上连成一片,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各国资源丰富,主要有:钨、铜、锌、钼等金属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煤炭油页岩泥炭、天然气、石油等能源资源。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较为丰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在五国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3)多民族多宗教,保留传统服饰着装特征

五国均为内陆国家,邻国均无出海口。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五国地广人少,为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哈萨克斯坦由130个民族构成,乌兹别克斯坦由120多个民族构成。五国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居多,还有信奉东正教、基督新教、犹太教和佛教等。

五国政府官员及商务人员一般着西装,各民族仍保留传统服饰着装特征。哈萨克族服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男子夏季穿白色的宽大衬衫,宽裆裤,外罩一件齐膝的无袖长衣,头戴绣花小帽或毡帽。冬季,则外穿一件皮大衣,头戴皮帽,脚穿高筒皮靴。哈萨克族女性的服饰复杂,款式繁多,做工极为讲究,头饰主要有帽子和头巾。女子喜欢身穿白布或丝绸缝制的连衣裙,衣领、袖口绣有几何花纹,脚穿软皮靴。

土库曼男子的民族服装为用黑色、白色和褐色羊皮缝制的高帽、领口精心修饰的长衬衫、肥大的裤子和东方式的长袍。土库曼女子往往穿着长及脚踝、领口精心绣制的长裙。土库曼姑娘喜爱戴头巾、编辫子并在发梢缀有各种装饰。姑娘们通常用绿色、紫色和蓝色等鲜艳的衣料缝制服装,在冬春季爱穿东方式长袍。

乌兹别克斯坦人,能歌善舞,擅长刺绣工艺。床单、枕套、帽子、衣服等都有绣花,一般都很精美,还有最具盛名的绣花盘,工艺精巧。男子穿衬衫、黑色长裤或白色布袍,外罩花条丝绸长棉袍,头戴绣花小帽,穿塑胶皮靴。衣服的领边、前襟开口处和袖口镶嵌着具有民族特点的彩色花边。女子喜欢穿白黑或红黑、金色相间的肥大丝绸连衣裙,外罩坎肩或短上衣,披彩色或羊毛披肩。

吉尔吉斯人的传统服装是其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男子的传统服装上身是长袍,罩羊皮袄;下身是布料长裤,冬天则穿皮裤;脚穿皮靴或毡靴;头戴皮帽或绣花小帽。这种帽子帽檐用白毡做成;帽里的下沿儿镶一道黑绒,向上翻过来,并在左右两边各开一个口儿;帽顶呈四方形,缀有珠子和缨穗。妇女一般穿色彩鲜艳的宽大连衣裙,外罩针织丝绒或长绒的长袍或小坎肩,下配灯笼裤,长袍外面束一条开襟的绣花围裙。脚穿软皮鞋外套胶皮套鞋。青年妇女一般喜欢红、绿色头巾,老年妇女多用白色头巾。

塔吉克人传统的民族服装以棉衣和夹衣为主。男子着肥大的白色衬衫、灯笼裤、外罩一件宽大长袍,腰束腰带或方巾,头戴绣花小帽或缠头巾,脚穿软质皮靴。女子穿一种类似丝绸做成的灯笼裤,配长衬衫或外罩彩裙,头扎白纱巾或丝绸巾,或戴绣花小帽,饰物有珠子、珊瑚项链、手镯、耳环等。

(4)中亚国家服装贸易规模小

根据WTO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亚只有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个国家在WTO数据库中,列出服装进出口额。表明另外三个中亚国家服装贸易规模非常小。2016年,哈萨克斯坦服装进口额4.59亿美元,出口额仅为0.42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服装进口额2.61亿美元,出口额仅为0.69亿美元。虽然,土库曼斯坦盛产棉花,近年来纺织业发展较快,其大型纺织企业的产品90%用于出口,但服装贸易规模小。

(二)我国对中亚国家服装出口贸易规模

1.我国对中亚国家服装出口额和出口量均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对中亚五国服装出口额累计达44.52亿美元,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仅为2.79%,同比增长48.72%;服装出口量为6.55亿件,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量的2.21%,同比增长67.35%;服装出口均价为5.25美元/件。2017年1~10月,我国对中亚五国服装出口额累计达38.79亿美元,与2016年1~10月同期相比增长了13.75%;服装出口量为6亿件,同比增长了2.34%;服装出口均价为5.13美元/件。

2.吉尔吉斯斯坦是我国中亚最大服装出口市场

吉尔吉斯斯坦领土面积为19.99万平方公里,人口608.3万。2016年中国成为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如表2-19所示,2016年吉尔吉斯斯坦是我国中亚最大服装出口市场,对吉尔吉斯斯坦服装出口额为26.4亿美元,占我国对中亚服装出口总额比重的59.3%;服装出口量为4.21亿件,占我国对中亚服装出口总量的64.3%;出口均价为5.14美元/件,低于对中亚服装出口5.25美元/件均价水平。

表2-19 2016年中国对中亚国家服装出口贸易

哈萨克斯坦是我国对西亚服装出口第二大市场。2016年,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其中,我国对哈萨克斯坦服装出口14.03亿美元,服装出口量为1.87亿件,服装出口均价5.18美元/件。

2017年1~10月,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仍是我国在中亚地区服装出口第一和第二大市场(表2-20),服装出口额分别为21.82亿美元和14.49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吉尔吉斯斯坦服装出口单价最高,为6.58美元/件,服装出口量为2.98亿件。

表2-20 2017年1~10月中国对中亚国家服装出口额

六、我国对东亚国家服装出口贸易分析

(一)东亚国家服装消费市场特点

1.蒙古国服装消费市场规模

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国共五个国家。蒙古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上,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人口302.7万,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喀尔喀蒙古族占蒙古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杜尔伯族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文字为斯拉夫蒙语。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喇嘛教为国教,还有一些居民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根据2017年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蒙古国GDP总值为111.6亿美元,居世界第122位。人均GDP为3686.45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15年人均GDP收入最新分组标准,蒙古国人均GDP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组,居全球第109位。

2.蒙古国服装消费市场特征

蒙古国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阳光明媚,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冬季漫长严寒,气候干燥,常有暴风雪,是亚欧大陆“寒潮”发源地之一,最低气温达-40℃,夏季短暂干热,最高气温可达30℃,早晚温差较大。蒙古国的生活节奏较慢,特色民俗敖包哈达等,牧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使用传统的蒙古包。最具特色的蒙古传统服饰有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头饰、首饰等。根据WTO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蒙古国服装进口额仅为0.3亿美元,服装出口额为0.36亿美元,服装贸易规模很小。

(二)我国对蒙古国服装出口贸易规模

我国对蒙古国服装出口额和出口量大幅下滑。如表2-21显示,2016年我国对蒙古国服装出口额不足1亿美元,仅为0.93亿美元,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0.06%,同比大幅下滑了67.93%;服装出口量为0.03亿件,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量的0.01%,同比下降了70.15%;服装出口单价高,为26.57美元/件。2017年1~10月,我国对蒙古国服装出口额继续下降,为0.15亿美元,与2016年1~10月同期相比下降了80.52%;服装出口量仅为0.01亿件,同比下降了76.72%;服装出口均价为17.35美元/件。

表2-21 我国对蒙古国服装出口贸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