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型服装企业的产前技术准备:利润收益核心优化方案

大型服装企业的产前技术准备:利润收益核心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理念,叫“产前技术准备”。第一部分,我们称之为“产前技术准备”;第二部分“产中技术准备”,这也是真正的大投入;第三部分“产后技术准备”。首先来看产前技术准备。在这里我透露一个技术秘密,一般来讲,产前技术准备在面料配布的时候,面料成本不能超过13元/米,超过了这个限度企业就没有利润。产前技术准备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研发过程,但是产中过程完成是一个操作过程。

大型服装企业的产前技术准备:利润收益核心优化方案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理念,叫“产前技术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始终做一个“匠人”,这一点上我们没有太多的改变,利润收益核心一直是我们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服装企业来讲,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大数据也好,自媒体也好,网红也好,包括当下的“入口经济”也好,最后衣服还得一件一件地做,还得一针一针地缝。

在服装生产链中,可以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部分。上游连接纺织品供应原辅料配制,下游连接商业零售、网红、自媒体、路边店、网店等。总结我们多年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产业链中,有三个部分利润点是最高的。第一部分,我们称之为“产前技术准备”;第二部分“产中技术准备”,这也是真正的大投入;第三部分“产后技术准备”。

下面来依次总结这三个利润点:产前、产中和产后。

首先来看产前技术准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所有利润核心都在这里,我们公司的设计师,不论是买手型设计师还是原创型设计师,他们365天都在工作,在做商品设计企划;每次订货会我们都会推出新版。这是一个最大利润点,我们企业有一千个SKU展示给客户。作为一名设计师没有成本核算概念是不可以的。在这里我透露一个技术秘密,一般来讲,产前技术准备在面料配布的时候,面料成本不能超过13元/米,超过了这个限度企业就没有利润。

我们的设计师同时承担面料设计者和生产商的工作。我们的设计师要提前150~180天进行产前技术准备,因为当产品开发不能领先于流行趋势,产品一上市就已经过时。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我们根本不是通过生产制造取得利润,我们的利润来自于设计研发阶段。

另外,消费群体的改变也迫使我们改变。1991~1997年是服装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和过程,那时顶尖的消费群体年龄在20~30岁,现在20年过去了,他们现在都去跳广场舞了。今年“00后”都进入市场,所以所有新品牌孵化需要针对“00后”。市场的变化就是这样快,现在谁还会消费我们过去的品牌?

设计师的专业素养是决定因素之一。我们有些设计师对专业的理念根本不了解,对于“面料、克重、经纬纱”等都没有概念。我们曾经针对这些问题调查了57所大学里的大三和大四学生,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些问题都不知道。我认为设计师应该有“两个翅膀”,就是“时间控制”和“成本计算”。曾经有两个博士问我:“我都博士毕业了,我们想上您那儿学这两个翅膀,您看还有用吗?”我的观点是,只要想学,什么时候都不晚。(www.xing528.com)

其次,我们看一下产中技术准备。120万件以上的中型服装企业,最大的部分就是产中的技术准备,我们真正的投资是在产中开始的。产前技术准备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研发过程,但是产中过程完成是一个操作过程。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2017年3月有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从2000年就开始给他们作咨询服务,中间有停顿,后来又接着做”。在向这家公司提供服务时,有一些有趣的细节。这家公司在上海,我们要在他的公司建“产前生产技术部”,之前他的公司是没有这个部门的。部门运营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反馈给我们的问题是:我们公司原来设计技术部门不管生产,我们内部运作非常和谐,现在建了“产前生产技术部”,这两个部门打得不可开交。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只想要一个和谐的环境,我建议还是不要建生产技术部门。但是,我们做企业要的不是和谐,我们要的是品质,要的是利润。和谐不能支撑产品品质。如果没有生产技术部门,产品品质就无法控制。在我们服装企业中,艺术家出身的投资人特别多,他们非常希望企业一定要和谐。但是,和谐声音无法带来高品质的产品,没有生产技术部,就不会有高品质的产品,永远做一些只能在网上销售的廉价产品。我们做企业要搞质量控制,就是QC管理,QC跟单和生产技术流程是最重要的环节。许多大学生到我们公司实习,专门学习QC跟单和生产技术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大货生产的时候做好质量控制。如果我们只是做样衣,两天做一件的话,质量保证没有问题,不能用做样衣质量控制方式做大货生产。在我们公司,裤子人均单产要到14条,上衣6~8件,羽绒服在3~4件,羊绒大衣在2~3件,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在这样的日产量下谈质量控制是无法想象的。第三,那我们再来看产后技术准备。在我看来,产后技术准备是从订货会开始,不管是订货流程,还是店铺配制,这一部分对于传统的国内企业来说根本没有概念。为什么?因为我们买方市场的形成还是近些年的事情。30年前,根本不需要订货会,我们的产品送到店铺就直接卖了,从2012年完全不一样了。2009年我就曾经预言说我们将面临全面塌方,当时在场听众都不以为然,我们订货会在增长,我们的生产量增长,我们销售回款在增长,一系列都在增长当中,你喊什么未来有风险?结果到了2016年的时候,其实从2015年年底开始,我说的情况都变成现实了。

30年的改革红利给了大家充分的发展机会,俗话说:当十二级大风吹来时,猪都会飞上天!但是现在这种环境没有了,现在要想生存,必须提升一个档次,上升到专业水平。传统中国企业没有商品运营的概念,未来企业里面最有价值的人才就是市场人才。商品运营是无冕之王,它是设计语言和零售语言互相转化的桥梁

现在企业招收的毕业生大都是服装工程相关专业毕业的,我们做过一项调查,五年后这些毕业生留在企业的只有5%,其他的都流失了。我们建立了一个平台,把流失的设计学生找回来,让他们学做商品运营,用一个时髦的词叫“Marketing”。学设计的人是最容易转行做商品运营,所以我们大量培养商品运营人才,做买手,做陈列,这些学生学成之后到服装企业应聘,年薪基本都在15万元以上,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运营人才实际操作的能力比较强。

从2016年开始,中国进入“入口经济时代”,出现了网红、电商、大数据等概念,但是不管怎么变,传统的产业还是需要匠人的执着。我们在品牌孵化的时候,一直强调血统,也就是品牌DNA,每年我们要做4~5个品牌孵化。前面说过,不论什么时候,衣服都要一针一线地做,不管什么样的先进设备,还是什么样的传播手段,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DNA,这个DNA,其实就是“不忘初心”。

所有的这些,在技术语境下,就形成了产前技术准备、产中技术准备和产后技术准备。UT在这个行业里,用20年的时间为137家企业提供了咨询服务,凡是经我们服务过的企业,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有12个上市公司从我们服务过的企业中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