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与技术的跨朝代传承规律

知识与技术的跨朝代传承规律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周朝的意识形态逐步松散,也就是孔子认为“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知识却首度冲破传统的传播模式,开始向贵族之外更广泛的阶层传播。最有名的历史事件,就是孔子开启了将知识传播给普通大众的门径,从此大规模向贵族之外传播知识就成为后世几千年的一个历史大趋势,而孔子也被尊为万世师表。

知识与技术的跨朝代传承规律

如何看待阶级社会的知识传播和不同阶级的状况?对于知识的传递,人们通常一厢情愿地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总会积累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让后来的人避免重蹈错误,从而加速人类文明的进程。现实却未必真的支撑这样的美好,可能任何状况都可能发生,既有倒退也有前进。说好的前进未必就是前进,一定时期被认为的倒退也可能并非历史倒退。“名可名,非常名”,在历史的大博弈中,没有个体或者群体能够给出一个确保文明持续向前的机制。这种无奈值得人们警醒和敬畏。

周朝的意识形态逐步松散,也就是孔子认为“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知识却首度冲破传统的传播模式,开始向贵族之外更广泛的阶层传播。道家是中国意识形态下的宗派,衍生出儒家法家、兵家、阴阳家、医家等众多分支。道家以及这些衍生派系继承着中华文明的根。春秋时期,诸侯纷乱,各个门派也纷纷开始按照自己门派的宗旨入世拯救众生。最有名的历史事件,就是孔子开启了将知识传播给普通大众的门径,从此大规模向贵族之外传播知识就成为后世几千年的一个历史大趋势,而孔子也被尊为万世师表。

从历史大趋势来看,从此贵族之下的阶层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掌握知识的人,而且经历上千年,越来越多的下层阶级逐步按顺序开启了掌握知识的历史进程。周朝之后在秦汉封建大一统下,信息被标准化且统一了格式,信息和技术的传播开始加速,从封建门阀逐步向普通士人扩展,到了唐宋的时候封建社会的基础逐步瓦解,门阀被削弱,科举大行其道,知识空前向更下层阶级扩展。唐宋的教育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无论官办的各种教育还是私人教育都达到了今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到了明清时代,人口开启大规模增加的历史趋势,明朝教育进一步达到很高的程度,清朝的人口巨量扩展和奴隶制度的限制导致教育大幅落后,达到了历史上最低的程度。即使如此,清末知识分子已然扩展到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层次。到了近代一百年,知识进入无产阶层,携带着其固有的对社会的冲击力,以前所未有的形式不断冲击着发展进程,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

尽管从孔子的时代到现在的2500多年的时间里,教育和知识的扩展几经转折,似乎历史的趋势的确是将教育扩展到更多的阶层和个体,而且似乎知识的确是向下层逐步大范围扩展的,但是如果说世界单方面向着更美好文明的状况在连续进步,可能还是比较草率的。(www.xing528.com)

知识向下层阶级的传递,可能并不是简单的文明发展过程,甚至不能说是知识逐步递增的过程。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从具体的机制来看,短期内知识之所以不自动进入下层阶级,是因为有制约其权衡的机制。无论进入还是不进入都是不同的复杂的动态博弈过程。

知识传递到下层阶级,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影响:第一,知识进入下层阶级后,短期可能会产生较明显效果(增加产出或者说“财富”);第二,长期来看这是一个知识拣选的过程——某些知识或者技术会逐步被废弃且旁置无用。

知识传承的基本规律:知识在同其秩序性相互匹配的时候,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不相匹配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噬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