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朝代更替:历史变革的规律性

朝代更替:历史变革的规律性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朝代的更迭符合很明显的规律性,尤其从事后的发展模式来看。这种朝代的更迭可能仅仅是换了一个姓氏或者在短暂的小规模军阀互动下,出现了一个较强的人作为此时的皇帝,继承管理天下的大统。中原本土文化命悬一线,此后中国各个阶层在民族被彻底泯灭之前大规模叛乱,明朝兴起,元朝统治以失败告终。

朝代更替:历史变革的规律性

朝代的更迭符合很明显的规律性,尤其从事后的发展模式来看。当一个朝代的基本意识形态没有受到来自外部的巨大冲击的时候,一个朝代在当时世界的地位和等级没有很大跌落的时候,此时朝代的更迭很可能是比较平顺的。

这种朝代的更迭可能仅仅是换了一个姓氏或者在短暂的小规模军阀互动下,出现了一个较强的人作为此时的皇帝,继承管理天下的大统。这种更替期间是比较短的。例如汉末出现王莽,之后刘秀起义进入东汉唐朝武氏后又回到唐朝。这样的转化可能是有积极意义的,也可能是有消极意义的。另外一种较大的社会转换是,从世界的地位跌落下来的状况。显著的跌落就会导致重新构建的困难,因为要形成一个符合世界范围的新的意识形态体系,会发生意识形态的激烈冲击,而且必然会出现外在的频繁战争,以及稳定后内部权力结构的洗牌和重构。典型的有几个时期,我们了解的一个较长的时期是周朝的后期,进入东周就意味着第一种跌落,进入战国就是第二种跌落了。因此,周、春秋和战国在整个历史演化发展中具有教科书式的研究价值,也是我国古代教学的核心案例素材系统,代代相传,吸取经验。宋朝从北宋到南宋的转折,也是一个严重的降级过程,从世界性强国、世界第一富国,降级为一个富国而不是世界强国,进而沦落到被世界第一强国军事吞并。明朝的历史和宋朝比较类似,明朝前期是世界第一军事大国、世界第一强国和富国,到后期因为内乱频繁,列强肆扰,降级为区域性国家。清朝从来没有回到世界顶级国家的地位上,仅仅徐图自保,将稳定东方大国和强国作为第一目标,也维系了两百多年(1644—1911)。清朝的解体是一个大事件,因为清朝的解体意味着进一步降级成为边缘性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甚至可能难以维系基本的国土和民族的完整,不仅民族意识形态已经危在旦夕,而且军事和经济力量都是非常虚弱的,任凭野蛮的西方列强来瓦解瓜分,因为意识形态已经濒于瓦解。五四运动大大加速了这个意识形态的彻底瓦解,所以从清朝向袁世凯政府的过渡不能完成。这就意味着,在意识形态趋于推倒重来的基础上,国家必然面临更长久的重建过程。意识形态瓦解,意味着全面的衰落,战争频繁,于是维护国家的基本形式完整成为长期奋斗的目标。

最后,我们来讨论另一个典型的瓦解过程——东汉到隋唐。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同唐后的中国相比,此时的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崇高,没有足以同其平起平坐的文明与其强有力的意识形态进行竞争,因此,汉末的混乱中数条主线交织、争夺大统并行发展,与唐宋之间以及之后的中国是很不相同的。

汉朝的衰微,是因为内斗严重,导致当时少数民族有机会参与竞争,主要是胡人通过武力围攻式的竞争,意识形态上则罕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汉末中原面对少数民族入侵,有如众多的蚂蚁不断来咬大象,这时候少数民族不仅体质不够强悍,更重要的是没有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供给文明核心,于是内乱导致漫长的侵扰,而中原意识形态尽管空前混乱但是大统还在。不过,国力尽管未必衰微,但这个过程遭到外部的无限制的长期侵扰,内乱叠加外乱,时间漫长,促成中国到隋朝时候重新整合崛起。但是文明内核的延续是连续的,没有割裂的。

唐宋之后,面临西方世界宗教整合日趋完成,开始东进。西方宗教在内部长期蚕食,军事大国在边疆存在,使得东方大国在世界范围的相对地位下降了。唐中期的西部战争频繁,牵扯和分散了大部分国力,安史之乱才有可能在背后捅刀。而到了宋朝,已经放弃了世界帝国霸权的争夺,仅仅将世界级的经济强国作为核心的奋斗目标。此时宋朝的地位是区域性的强国和富国,受到连续的一波一波的冲击,不断战略收缩,乃至于被世界军事大国强行并吞。来宋朝经商的富豪通过贸易大量移民宋朝,在广州等大城安置好特洛伊木马,等待元军一到里应外合,宋朝的民众和文化惨遭屠戮,乃至流散到本土之外保存民族种子,等待时机恢复文化。

元朝的解体是内部意识形态冲突的结果。元朝上层苦于中原本土意识形态的强大,要通过意识形态的内部统一来达成目的,但是始终很难成功。此时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冲突很大。元朝调集大量祭司,通过各种方式压制有反元倾向的朝臣和民间精英人士。此时元朝已经掌握了世界级的技术手段,通过使用这些技术,迅速造成了大量反对者派别的短期死亡。中原本土文化命悬一线,此后中国各个阶层在民族被彻底泯灭之前大规模叛乱,明朝兴起,元朝统治以失败告终。(www.xing528.com)

元朝集中力量在东方对抗中原本土文化,但是失败得很快,因此就全球视野来看,他们刚刚到达中亚和欧洲还没有开始作为,就忽然之间退却了,留给西方历史学家的是那句名言:“他们来了,他们掳掠,他们杀人,他们放火,他们走了。”

明朝重建了文化,而且出现了一个全球化的鼎盛时期,明朝的地位堪比汉唐,从意识形态的意义上,甚至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是同汉朝类似的。唐朝初期才逐步恢复了世界的管理权,但是在西方民族觉醒、宗教整合的背景下,开启了长期的战争,最终以唐朝失去世界霸权告终。这件事在世界历史上,尤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对世界的控制权旁落。从唐朝直到宋朝的衰微,中国的世界巅峰地位从来没有恢复。频繁战乱之后,文化更是衰微,濒临绝灭。直到明朝才恢复了对世界的统一海外管理。明朝的宝船游弋于世界各大洲各大洋,守护着世界的和平和安宁。

如果同汉朝比较,那么西汉对世界是享有统治权力的。武帝时期,为了确保对世界的全面霸权地位,不惜动用国本来持续世界大战。但是到了东汉,世界霸权逐渐旁落,西方多种持续后世千年的宗教开始起步,挑战中国的世界秩序。东汉末年,外部势力开始团结起来实施合力骚扰战略,地方叛逃者也用武力军事对抗,内乱纷扰,人民意识形态开始松动混乱。汉朝的世界范围的宗教觉醒,到了唐朝终于迎来高峰,颠覆了中国的统治世界的地位。魏晋南北朝是意识形态混乱、竞争和分治的时期,多种非中国意识形态开始在世界范围侵蚀基本地盘,以多种方式全面开花结果。

如果没有隋唐的华夏鼎盛时期产生的凝聚力,华夏的领先地位很难在世界范围保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