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内向型管制的壁垒效应分析

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内向型管制的壁垒效应分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歧视性是外向型管制的总体特征,而内向型管制却是非歧视的,对国内和境外的服务和提供商同样适用。如何对歧视性的国内管制壁垒进行协调和约束是当前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服务贸易自由化所遭遇的最大难题之一。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涉及内向型管制的约束、合作和协调,“边界内开放”特性显著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将难以得到根本推进。

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内向型管制的壁垒效应分析

刘莉 黄建[1]

摘 要:随着服务业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负面清单”及“准入前国民待遇”问题相关联的内向型管制壁垒的研究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在介绍内向型管制壁垒性表现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从多边、区域和单边层次上降低内向型管制壁垒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内向型管制壁垒;外向型管制壁垒;服务贸易自由化

国内管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行政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如价格、数量股权和进入资格的控制等管理与监督行为。根据管制对象的不同,管制可以分为外向型管制和内向型管制。针对境外服务及其提供者的管制属于外向型管制,适用于所有市场在位者的管制属于内向型管制。如对外来电信提供商所有权比例的限制属于外向型管制,而对网络效应显著的电信业进入者的数量限制和资格审查则属于内向型管制。歧视性是外向型管制的总体特征,而内向型管制却是非歧视的,对国内和境外的服务和提供商同样适用。(www.xing528.com)

如果依据服务贸易壁垒是对外来服务和服务商适用的限制性措施的常见定义[2],那么歧视性的外向型管制才是服务贸易壁垒。其限制了外来服务和提供者的进入,也显著地违反了国际贸易法中非歧视的基本原则。外向型管制壁垒可以通过市场准入的谈判和非歧视原则的践行而不断改善和降低,这也是多边和区域服务业开放谈判的核心主题,是人们关注最多的壁垒类型。其实,即使外向型管制得到很大程度降低,如果内向型管制未得到有效控制,境外服务商还是会发现进入的是一个似乎光明却没有前途的市场。

如何对歧视性的国内管制壁垒进行协调和约束是当前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服务贸易自由化所遭遇的最大难题之一。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涉及内向型管制的约束、合作和协调,“边界内开放”特性显著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将难以得到根本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