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动力机制模型

构建动力机制模型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12 中小企业标准化动力机制模型

构建动力机制模型

3.3.3.1 动力因素反馈机制

系统动力学是系统科学理论与计算机仿真理论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用于分析生产及库存管理方面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运用“凡系统必有结构,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的思想,从系统内部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

按照系统动力学的观点,将中小企业标准化的动力看作一个系统,该系统由内部动力子系统与外部动力子系统构成(图3.10)。内、外部子系统中包含了相应的动力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张“蜘蛛网”,这一“蜘蛛网”就是标准化动力系统的反馈机制[177]

图3.10 中小企业标准化动力系统结构

对系统结构的进一步分析是绘制因果回路图,一般情况下,因果回路图包含多个由因果链连接的因果关系,其中因果链上的关系用正负号表示[177]。按照标准化动力系统中各因素间存在的反馈关系,运用Vensim软件绘制的因果回路图如图3.11所示。

由图3.11可知,在中小企业标准化动力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反馈关系有:

图3.11 标准化动力系统因果回路图(www.xing528.com)

①市场需求→(+)竞争压力→(+)领导者决策。市场对标准的需求提升时,围绕标准开展的竞争加剧。为了不被市场淘汰,中小企业领导者做出关于企业标准化发展的决策。

②市场需求→(-)政府扶持→(+)领导者决策。当市场需求增加时,意味着该市场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此时政府对该市场的扶持力度降低;而当政府加大对某一市场的扶持时,表示在该市场中的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资源投入或优惠政策,这些举措有利于吸引企业进入该市场。

③市场需求→(+)利益驱动→(+)创新需求→(+)领导者决策。标准市场需求扩大时,意味着该市场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增加。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企业内部就技术、制度与文化方面开展创新,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鼓励中小企业领导者参与市场标准化活动。

注:“+”表示两因素的变化方向相同,或一因素对另一因素有正向影响;“-”表示两因素的变化方向相反,或一因素对另一因素有反向影响。

从标准化动力系统因素间存在的反馈机制可知,内部动力系统与外部动力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中小企业标准化的实现,并推动市场标准的不断发展。

3.3.3.2 模型构建

对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的目标是在能够生存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从而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在推进标准化时,要对标准未来可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进行估计,只有当预期收益达到一定规模时,中小企业才会在承担标准化中存在高风险的前提下,实施标准化战略。因此,综合中小企业目标与标准化动力,构建的中小企业标准化动力机制模型如图3.12所示。中小企业首先在领导者决策、创新需要、利益驱动等内部动力与市场需求、竞争压力、政府扶持等外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制定了企业推进标准化的战略;其次对企业制定标准可能获得的标准收益进行预测,当预测的需求达到企业预期目标时,中小企业就会采取措施推动标准化发展;当预测的需求低于企业预期目标时,企业就会放弃推进标准化战略。

图3.12 中小企业标准化动力机制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