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及其动力机制简介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及其动力机制简介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3 交互作用的创新模型四、一体化创新模型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第四代创新过程模型,它不是将创新过程看作是从一个职能到另一个职能的序列性过程,而是将创新过程看作是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R&D、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并行的过程,如图2-4所示。这种模型强调R&D部门、设计生产部门、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密切合作。技术在飞速地变化,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也在不断地更新。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及其动力机制简介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涉及创新构思产生、研究开发、技术管理与组织、工程设计与制造、用户参与及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在创新过程中,这些活动相互联系,有时要循环交叉或并行操作。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五代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一、技术推动模型

早期的技术创新理论认定技术推进模式。技术创新取决于科学技术进展,只有当科学技术上获得重大发现,技术创新活动才会得以产生和开展,并最终实现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技术创新理论的奠基者熊彼特是这种模式的倡导者,他认为,不管技术是在经济系统以外还是在一个垄断竞争者的大型研究和发展实验室中产生的,都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主发动机。技术创新的需求并不是由市场产生,而是由拥有技术专利的创新主体按技术的功能适用性进行创新,从而间接地满足市场上存在的某种需求或在市场上创造新需求。这种模式的创新轨迹如图2-1所示。

图2-1 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型

二、需求拉动模型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施莫克乐(J.S chmookler)提出了与技术推动模式相反的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技术创新源于市场需求信息,只有满足了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活动才会获得成功。在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中,强调市场是R&D构思的来源,市场需求为产品和工艺创新创造了机会,并激发为之寻找可行的技术方案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认为技术创新是市场需求引发的结果,市场需求在创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图2-2所示。

图2-2 需求拉动的创新模型

三、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模型

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学家莫厄里(D.Mowery)和罗森堡(N.R Losenberg)最早阐述了“推拉综合作用模式”,即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创新过程模型,如图2-3所示。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创新过程模型强调创新全过程中技术与市场这两大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共同引发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在产品生命周期及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单纯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创新过程模型只是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创新过程模型的特例。(www.xing528.com)

图2-3 交互作用的创新模型

四、一体化创新模型

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第四代创新过程模型,它不是将创新过程看作是从一个职能到另一个职能的序列性过程,而是将创新过程看作是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R&D、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并行的过程,如图2-4所示。这种模型强调R&D部门、设计生产部门、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密切合作。波音公司在新型飞机的开发生产中采用了一体化创新方式,大大缩短了新型飞机的研制生产周期。实际上,我国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也采用了这种一体化创新的方式。

图2-4 一体化的创新模型

五、系统集成创新模型

90年代初,人们提出了第五代创新过程模型,即系统集成网络模型,它是一体化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关系,更多的借助于专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利用仿真模型替代实物原型,并采用创新过程一体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它认为创新过程不仅是一体化的职能交叉过程,而且是多机构系统集成网络联结的过程。

技术在飞速地变化,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也在不断地更新。创新过程正变得更快,更灵活,更有效率,并越来越多地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同时,由于创新过程涉及的因素比以前更多,创新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建立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有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