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建筑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系统

构建建筑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系统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相关文献可知,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系统由动力源与动力机制两部分组成。从第六章系统动力学分析来看,建筑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由技术创新活动各关键要素间相互作用构成,同时受技术标准、市场竞争和政策环境的动态影响。进一步的,建筑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的动态整合机制,它是一个以低碳绩效达成为整体目标的多主体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

构建建筑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系统

动力机制又称为激励机制,是指在利益导向驱使下,市场参与主体及主体内部各类人员积极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寻求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根据相关文献可知,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系统由动力源与动力机制两部分组成。动力源是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实施动力的基础与来源,缺之则成“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动力机制是指集成动机的产生及其作用于项目参与人产生集成化管理动机的机理。在许多情况下,企业组织不进行技术创新或者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没有能力、机会或者条件,而是因为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实施动力不足。

从第六章系统动力学分析来看,建筑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由技术创新活动各关键要素间相互作用构成,同时受技术标准、市场竞争和政策环境动态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管理既是建筑产业内部参与主体间的一种动态演化和内部趋同的过程,也是各主体间相互利益冲突与均衡的过程。建筑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实现,光有好的管理机制还不够,还需要各参与主体的积极参与,因而需要适宜的动力机制与协调机制。

进一步的,建筑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的动态整合机制,它是一个以低碳绩效达成为整体目标的多主体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从项目设计、施工、营运到报废等阶段,均要考虑不同种类技术或工艺的采用。也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系统协同和必要的机制约束,如政策激励机制、市场机制、分配机制和调控机制等。这些机制与建设项目的绿色技术要求、技术创新特点、现有设备和资源等相结合构成一个新型创新驱动模式,该概念框架模型详见图11-3。

该动力机制模型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是企业内部创新驱动力的微观要素层次,各参与主体以项目低碳绩效达成目标为核心,根据工程需求及项目环保要求调动企业内部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实施绿色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又受企业创新意愿、创新动力源和技术成熟度的制约;

第二个层次是技术创新的参与主体间的配合与协同,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材厂商、监理公司、高校及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为达成建筑项目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而进行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整合在一起的协同创新和管理创新;(www.xing528.com)

第三个层次是指绿色技术创新需要相关环境支持,这包括企业所在的政策环境、环保要求、社会要求、经济要求和文化要求等;

最后一个层次是为实现低碳绩效目标所提供的市场机制、激励约束、协同机制和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机制与制度的约束实现各参与主体间系统冲突解决、协调与协同的内部演变和趋同过程。

图11-3 建筑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多主体系统协同动力机制管理模型

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主要目的是要实现建设项目碳排放的有效控制,该机制要求系统组织内能有效提高建设项目各主体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意愿和动力,营造一个积极的创新文化,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政策支持、创新目的、参与主体和创新动力及相关要素通过不同的方式和传导机制作用于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各机制之间相互作用与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创新循环网络,推动建筑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目标实现。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该驱动力系统模型需要多主体的相互协同。企业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参与主体,然而,目前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强调的是建设单位的主导地位与主要责任,而忽视其他参与主体的作用。特别是在涉及多种技术创新与多种工艺创新与改进时,如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关、工艺改造与升级、材料认证与能源利用等,需要各参与主体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参与主体间的系统沟通与技术的协同创新、各参与主体与建设单位有直接或间接的合同关系和参与主体间的合作关系,需要通过跨组织的协调管理机制来实现,从而形成一个涵盖政策激励约束机制、协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等多层次的协同创新驱动系统网络,以解决系统间的冲突与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