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中等收入群体的情况

研究中等收入群体的情况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中等收入者也是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李实等将“中等收入者”定义为收入高于发达国家的穷人但低于发达国家的富人。总体而言,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国家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和战略安排。在未来一段时期,不仅是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刻调整的阶段,也是中等收入者比重加速培育的时期,这方面的研究也会越来越丰富。

研究中等收入群体的情况

我国在2010年左右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增长方式也面临转型。出口受到外需下降的影响,投资拉动受到国内资源环境问题的约束,内需驱动型发展方式成为新形势下的选择。但是这一新选择受到居民消费需求不旺的限制,而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不足是消费需求不旺的重要原因。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不高及居民消费不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阻碍了经济快速增长对居民福利的进一步提高。日本韩国等跨过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发展经验也表明,足够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比例有利于经济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方式转型。毫无疑问,中等收入者也是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Yuan等(2012)运用1988年、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CHIP数据的农村样本,将每天户人均消费支出在4~20美元(PPP)的农户定义为中等收入者,发现在中国农村居民中,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从1988年的3%上升到2007年的53%。Bonnefond等(2014)利用1989—2009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使用四个不同的标准定义并研究中国城市地区的中等收入者。其中,他们最倾向的定义是:10 000元/年为中等收入者的下限,95%收入分位点对应的收入为中等收入者的下限。基于住户层面的信息,该研究还发现,2009年中国城市的中等收入者,其户主主要是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行政办公和办事人员,且有约2/5的中等收入者是退休、养老金领取者。与上述两项研究不同,Chen和Qin(2014)是以全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5年、2002年的CHIP数据和2010年、2012年的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将人均每天消费支出在10~20美元(PPP)的样本定义为中等收入者。根据这一定义,中国的中等收入者从1995年的1%上升到2012年的13%,就中等收入者的人口结构而言,首先是拥有城市户口的城市居民,其次是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农村流动人口,最后是农村居民。李实等(2017)将“中等收入者”定义为收入高于发达国家穷人但低于发达国家的富人。根据这一定义,2002年中国的中等收入者约1 2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中很少比重。但从2002年开始,中国中等收入者规模增长很快,到2007年人数达到9 500万人,到2013年又进一步达到2.54亿人。其中,2013年约有1/3的城市居民属于中等收入者,仅有很少比例的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属于中等收入者。(www.xing528.com)

总体而言,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橄榄社会结构,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国家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和战略安排。在未来一段时期,不仅是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刻调整的阶段,也是中等收入者比重加速培育的时期,这方面的研究也会越来越丰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