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策略

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这就需要构造新的增长动力。为此,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在国家、企业、居民的比例,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直至最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选择。总之,进入中等收入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风险,但具有的特殊条件会提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许多选择。

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策略

日本韩国等国的经验看,最根本的是较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特别是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换。比如,韩国20世纪70年代“汉江奇迹”主要依靠出口导向战略,但此后将发展方向从扶持和保护产业转向鼓励竞争和创新,1986年制定《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计划》,颁布《提高产业技术五年计划(1989—1993年)》,明确提出技术开发的主体由政府转向企业,使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同时,日本和韩国在由中等收入转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都较好地控制了收入差距扩大,日本20世纪60年代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韩国20世纪70年代推行新社区运动,缩小了城乡的居民收入差距,使初次分配更趋均衡,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总结这些经验教训,中国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措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这就需要构造新的增长动力。尽管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或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但对于中等收入国家来说,最现实最直接的动力应该是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积累的生产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强的约束,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如果今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那么就有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未来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创新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

(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加快“放、管、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经济创新发展。其中包括需要放松中等收入阶段供给侧要素约束,如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培育人力资本、解除“金融抑制”、激发微观经济活力、建立健全配套制度等。(www.xing528.com)

(4)推进城市化水平。快速城市化会带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进而引起高额城市化成本,这将大大降低城市化带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有其中的原因。因此,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要把握好城市化推进与城市化成本提高的平衡,以逐步推进来缓解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不断发挥城市化助推经济增长的功能。

(5)加快公平分配制度创新。中国在经历近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出现的各种失衡都与居民收入水平和分配差距相关联,同时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这必须由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实现公平分配来保障。为此,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在国家、企业、居民的比例,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直至最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选择。

(6)加快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易受外部经济的冲击,造成经济徘徊。中国也会面临这种冲击,但广阔且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会成为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有效保障。因此,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把注意力引向挖潜国内市场上来。总之,进入中等收入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风险,但具有的特殊条件会提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许多选择。不过,所有这些选择的实现都需要一种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予以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