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新媒体民主化技术:拓展公共领域的时代契机

网络新媒体民主化技术:拓展公共领域的时代契机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说当初是拿大众媒介和艺术说事,但如果转换为网络新媒体和公共领域的语境,本雅明的逻辑仍旧清晰而明确,那就是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文化共享性突破了公共领域限于特定空间和身份的窠臼,超越了地位群体或集团文化上的对称性,公共领域不再执拗于曲高和寡的“韵味”,但在降格以求的同时,也改变了大众和“公事”的政治关系,整体提升了大众的政治规格和权利意识,为公共领域在新时代拓展铺就坦途。

网络新媒体民主化技术:拓展公共领域的时代契机

新媒体的影响范围和传播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使公共领域自身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网络新媒体技术对图文影像信息的数字化处理特性,使得信息可以大规模、跨媒介、个性化传播,信息处理成本的降低将广泛的大众纳入现代沟通系统中,“窄播式”、多样性的个人间传播成为可能。在推进公民信息获取、议题参与和理性交往上,网络新媒体有着巨大的潜能。它“在整个公民社会和国家中不断扩大的应用性使公民以不可想象的方式进行交流。它们可能是一种‘民主技术’(蒙福德语),它们的工作性能尚未完全开发”[7]。从意见表达的可能性、信息接受的多元性和政治参与的对话性来看,技术的赋权无疑让更多的人在网络新媒体中进行传播活动,过去的被动视、听众变成了如今意见表达的参与者、政治对话的贡献者和公共舞台的行动者,颠覆了少数人的话语霸权。而且,因为网络上的信息和意见的传播模式是圈层化的,即先从兴趣社区开始慢慢向外部和更大集群扩散,注意力的分布是基于共同兴趣,而非资本投资基础上的大数法则。相对而言,网络新媒体上的注意力资源更难用金钱购买,更难以压制不同意见。

社会力量一直是国家治理双轮驱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囿于媒介沟通技术的落后,由社会力量参与、主导的公共服务模式的探索一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纠结中踌躇不前,而新兴的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诞生给非市场、非国家的媒介传播平台的搭建提供了重要条件。智能移动网络设备、云端巨量存储能力、大数据分析技术、超时空信息处理,让“范围传播”打破了“规模传播”的传统模式,强大的人际协作和组织控制能力赋予社区类的非营利性媒介相当的灵活性和影响力,多元主义公民社会的基础不断得到夯实。中国的公共服务主要依托国家的力量操办,现代的治理理念使政府对公共领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引导舆论来说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产业非常关注。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对公共生活介入的日渐深入,国家逐渐加大了对通讯基础设施、新型传播技术、互联网产业经济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希望达成对全体公民特别是边缘群体的信息接入的全覆盖,这给广大民众带来生活便利和经济实惠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支持了意见在不同群体的公民中传播。(www.xing528.com)

的确,网络新媒体给公共领域的强化提供了诸多想象空间,本雅明的思想中就有这样的种子,“他认为借助可复制的大众传播媒介,艺术摆脱了传统‘韵味’的限制,进入寻常百姓之中,这就改变了艺术和大众的政治关系。他为这样的转变大声喝彩,并期望着通过这样的手段来颠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8]。虽说当初是拿大众媒介和艺术说事,但如果转换为网络新媒体和公共领域的语境,本雅明的逻辑仍旧清晰而明确,那就是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文化共享性突破了公共领域限于特定空间和身份的窠臼,超越了地位群体或集团文化上的对称性,公共领域不再执拗于曲高和寡的“韵味”,但在降格以求的同时,也改变了大众和“公事”的政治关系,整体提升了大众的政治规格和权利意识,为公共领域在新时代拓展铺就坦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