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主流消费理论概述

西方主流消费理论概述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绝对收入假说对短期内消费行为的解释力较好,但是其缺陷在于该理论假说从本质上排除了个人的跨期收入因素,因此,无法依据该理论假说对跨期的、动态的、长期的消费行为进行解释。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同,弗里德曼认为,个人消费支出并不是由现期收入水平决定,而是由个人持久性的收入水平所决定的。

西方主流消费理论概述

1.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一书中所提出的,他就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其主要观点认为,在短期内,消费取决于收入,并且消费和收入均指的是现期的消费和现期的收入,并不考虑过去和未来的收入。用公式表示即为:Ct=α+βYt,其中Ct和Yt分别表示即期消费和即期收入。绝对收入假说对短期内消费行为的解释力较好,但是其缺陷在于该理论假说从本质上排除了个人的跨期收入因素,因此,无法依据该理论假说对跨期的、动态的、长期的消费行为进行解释。特别在研究个人消费行为与储蓄之间的关联时,由于储蓄本身属于跨期经济行为,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持久收入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于1956年提出的。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同,弗里德曼认为,个人消费支出并不是由现期收入水平决定,而是由个人持久性的收入水平所决定的。消费并不是现期收入的函数,而是持久收入的函数,个人的消费决策依据的也不是现期收入水平,而是个人所能预期到的长期收入水平。持久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形式为:Y=Yp+Yt,C=Cp+Ct,其中Yp是指持久性收入,Yt是指暂时性收入,Cp是指持久性消费,Ct是指暂时性消费。

3.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及其应用(www.xing528.com)

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LCH)最早由莫迪格利亚尼(Modigliani)和布拉母伯格(Brumberg)提出,该假说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人在生命周期中每一时间段的消费是由其整个生命周期总收入水平所决定的,而并非由即期收入所决定(Modigliani and Brumberg,1954)。生命周期假说的基本理论模型可以这样解释:假设个人效用是其当前和未来总消费的函数,该个人利用自己可获得的资源进行效用最大化,而其可获得的资源包括当前收入、未来生命周期中的贴现收入、当前净资产的总和,主要试图描述个人随财富积累的动态消费偏好(习惯),个人往往会在年轻时储蓄得多一点,以便当他年老时可以有平稳的消费路径(Modigliani and Brumberg,Deaton,2005)。生命周期假说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聚焦整个生命周期中,随着个人不断成熟、衰老、家庭规模改变而产生的系统的收入和需求的变动,并将个体复杂的消费行为通过简化清晰的生命周期消费模型表现出来。

国外运用生命周期假说对消费进行应用的学者有很多,这些研究丰富了生命周期假说模型的多样性。Mariger采用美国跨部门家庭数据,结合内生流动性约束来估计生命周期消费模型,模型假设家庭最大化其跨期效用,考虑一个t岁的代理人,确定其活到τ 岁,模型的代理人问题是要找出其消费计划,使其在时间区间[t,τ]内的消费偏好最大化,约束条件为(1+R)t-j(Yj-Cj)]≥Bi,(i=t+1,t+2,…,τ+1),其中,ρ 是纯时间偏好率,Ci是i期的真实消费,U(i,Ci)是i 期消费函数,Ai是i 期净财富,Bi是i期最低净财富水平,R 是真实净回报率(假定为常数),Yi是i 期真实净收入(Mariger,1987)。Kotlikoff将财富W 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生命周期财富L 和转移财富T,将某一队列的生命周期财富定义为各年龄累积过去劳动收入与消费之差的总和,生命周期总财富等于各队列生命周期财富之和,E 代表所有队列过去累积收入总和,C 代表所有队列过去累积消费总和,那么得到W=L+T,L=E-C,在这样的生命周期财富L 的定义之下,转移财富T 等于把各队列在各年龄所得的累积净转移之和进行加总,计算生命周期财富需要知道各队列纵向的年龄别收入和年龄别消费数据(Kotlikoff,1988)。

Hurd对生命周期消费模型进行扩展,认为效用取决于消费和遗赠的路径,消费和财富随年龄下降,消费路径对死亡率的变化是敏感的,死亡风险厌恶是平和的,遗赠的边际效用很小,意愿遗赠总体上说是很小的,因为死亡日期的不确定性,大多数遗赠是偶然性的,虽然消费和财富路径在年轻时期会增长,但是它们最终会随着死亡率增长而下降(Hurd,1989)。Attanasio and Weber论证了跨期最优消费行为模型与美国微观数据相符,将偏好也考虑进入模型,从而将整个生命周期中家庭结构变化和劳动力供给行为一同纳入模型,从实证分析中发现这些因素不一定是外生的(Attanasio and Weber,1995)。Carroll把典型的家庭储蓄描述为“库存储备”比传统生命周期/固定收入假设模型更为合适,在传统模型中,消费增长仅仅由偏好决定,库存储备型消费者把平均消费增长等同于平均劳动收入增长,不考虑偏好(Carroll,1997)。但是Attanasio等认为,生命周期模型允许人口特征对家庭偏好产生影响,可以放松确定性等价的假设,以此产生驼峰状的年龄别消费曲线,并且发现其形状与不同教育背景的消费曲线非常匹配(Attanasio et al.,1999)。

Gourinchas and Parker构建了一个实际劳动收入不确定情况下的生命周期最优消费支出模型,综合运用队列技术和消费者支出调查数据,构造了不同教育和职业背景的家庭群组在其整个工作生命周期内的年龄别平均消费和收入,并发现消费者行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改变巨大。对年轻家庭而言,持有少量流动资产是对生命周期内的预期收入增长或收入风险的最优应对方案,其消费行为如同一个缓冲库存;而等到他们40岁开始为退休积累流动资产,其消费行为更类似于一个确定性等价消费者(Gourinchas and Parker,2002)。Carbone and Hey设计了一个家庭生命周期消费模型,考虑一个存活有限T 期的个人,有消费偏好,各期效用函数用U(x)表示,贴现率等于零,个人在任一时点t都希望最大化其生命周期消费效用,用期望值表示为U(Ct)+U(Ct+1)+…+U(CT),其中Ct表示第t期的消费,我们可以近似估计不同情况下的最优策略:其中,变量a 和b 取决于:该个人的就业状态以及t、p、q、r 和y,每期最优消费策略由下式构成:C=(a0+a1p+a2q+a3r+a4y+a5e+a6ep+a7eq+a8ey)+(b0+b1r)W (Carbone and Hey,2004)。Carrasco等将研究对象锁定为3个非耐用品:在家的食物、交通和服务,假定家庭最大化其生命周期效用的贴现值,Ck-1,Xk),其中,Et代表t期的信息条件期望,Ct是消费品向量,β 是贴现率,Xt代表其他家庭的变量,其约束条件是标准动态预算约束和流动资产约束(Carrasco et al.,2005)。也有学者在已有的消费模型log Ct=Constant+β1log Yt2log Wt基础上加入人口结构变量(抚养比),从而研究消费与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Erlandsen and Nymoen,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