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家庭医生上门为老人服务

社区家庭医生上门为老人服务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针对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老人应当考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入户。增加“防未病”投入的途径有许多种,包括增加居民的大众健身场所、鼓励强身健体、宣传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习惯、为老年人口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等。

社区家庭医生上门为老人服务

这一服务已逐渐在许多城市推广。以上海市枫林路街道为例,每次上门费用(包括医生路费和挂号费)共需15元,这一费用由于还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因此很多老人仍然不舍得花这15元钱,也有些特别困难的老人甚至花不起这15元。社区配备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本身旨在解决腿脚不便、生病卧床、无人照顾的老人的看病问题,但这一目标人群的经济状况也往往较低,即使是15元这一低价也支付不起,从而使这一上门服务举措的实际效用打了折扣。这个例子值得我们思考,也给我们很大启示。政府为老年人口,特别是弱势老年群体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本意与愿望都很好,但真正实施之后效果并非如原本所期待。从根本上来说,要了解老年人口的心理与行为是很重要的,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愿意承担多少费用。即使在上海这样一个居民收入水平全国领先的大都市,如果政府提供的服务高于老年人的心理预期,他们宁愿不要享受这种服务,宁愿自己受苦,宁愿能过一天是一天,甚至过一个钟头是一个钟头。在不断地摸索中修正,才能使推行出来的政策切切实实惠及于老年人口。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可知,关注老年人的消费行为、顺应老年人的消费习惯、懂得老年人的消费心理,是新时代发展我国老年消费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无论是老年消费品的供给,还是老年服务的供给,都应当做到“适老”和“懂老”。而这一方面,我们目前做的还有很大欠缺。(www.xing528.com)

而除此之外,应特别强调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之中的“适老”问题。第一,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应当重视不同年龄老年人口对医疗的不同需求,做到针对性、及时性、到位性。比如,针对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老人应当考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入户。第二,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要增加“防未病”的投入。所谓“防未病”是指在疾病还未发生之前提前预防。增加“防未病”投入的途径有许多种,包括增加居民的大众健身场所、鼓励强身健体、宣传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习惯、为老年人口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等。从个人角度来说,与其在得了病之后治疗,不如在还未得病的时候就开始预防。医疗卫生的投入方向也要开辟这样的新思路,加大在未病之时给予全民保健、全民养生、全民防未病的医疗卫生投入,以此延长健康寿命的时间,并将老年阶段生病的频率和时长得到降低。我们在上海市的居民家中可以看到提倡健康饮食的宣传袋,里面包括印有健康饮食知识的冰箱贴,贴在每家每户的冰箱上,随时提醒人们减少高油、高脂、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这就是医疗卫生投入向“防未病”思路转移的好案例,也有更多的方法与途径可以挖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