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索引和类书:文献检索的利器

索引和类书:文献检索的利器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索引和类书虽然不是图书目录的形式,但它们是一种检索工具。起索引作用而内容辑有资料的便是类书。《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承此说。从上述二说看,《皇览》成书于220年到226年间,早于《同姓名录》三百余年,自然应该以《皇览》为类书之始。类书篇帙一般较大。《四库全书总目》曾给予肯定的评论说:“古籍散亡,十不存一,遗文旧事,往往托以得存。[56]”但是,类书往往由于辗转沿袭,所录资料是否原貌,必须审慎使用,以免谬误传递。

索引和类书:文献检索的利器

索引和类书虽然不是图书目录的形式,但它们是一种检索工具。索引可用来检索图书、图书篇目和图书中的有关资料;类书可以按类提供经过汇编的资料。它们都具有目录的性质和作用。

索引是从日文一语译音而来,也有据英文Index而译作引得的,包含着指点的意思。我国旧称通检或备检,最早的一部成著是《群书备检》。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卷九曾著录说:

《群书备检》10卷,右未详撰人。辑易、书、诗、左氏、公羊、谷梁、三礼、论语孟子荀子杨子、文中子、史记、两汉、三国志、晋、宋、齐、梁、陈、后周北齐、隋、新旧唐、五代史书,以备检阅。

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卷八也说:

《群书备检》3卷,不知姓氏,皆经史子集目录。

看来,宋时此书已有10卷、3卷二种本子。

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说:“其书已亡”,则元初已未见此书;但明《文渊阁书目》却著录说:“《群书备检》一部,3册,残阙。”可见明代还有残本。

从这些目录书的记载看,《群书备检》就是一部经史子集的篇目索引。

清代目录学家章学诚也很提倡编制这种索引形式的目录,他说:

窃以典籍浩繁,闻见有限,在博雅者且不能悉究无遗,况其下乎?以谓较雠之先,宜尽取四库之藏,中外之籍,择其中之人名、地号、官阶、书目,凡一切有名可治,有数可稽者,略仿佩文韵府之例,悉编为韵。乃于本韵之下,注明原书出处及先后篇第,自一见再见以至数千百,皆详注之,藏之馆中,以为群书之总类。至校书之时,遇有疑似之处,即名而求其编韵,因韵而检其本书,参互错综,即可得其至是。此则渊博之儒穷毕生年力而不可究殚者,今即中才校勘可坐收于几席之间,非校雠之良法欤?[54](www.xing528.com)

有些学者就从事这方面的编制工作,如清黎永椿的《说文通检》就是为检索说文部首和各字而编的。以后索引就发展为对文句、篇目和专题等方面的检索工具。

起索引作用而内容辑有资料的便是类书。类书是把各种图书中的有关资料。或按问题分类,或按字分韵,加以汇集这很便于省览、记忆和检索。

类书的起源,过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四类书类,立梁元帝(552—554)撰《同姓名录》3卷于首,认为“类书之起,当在是时”。《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承此说。

其二,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四,《艺文承诏撰述》篇,认为“类事之书,始于《皇览》”。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说:“文帝好学,黄初中散骑侍郎刘劭等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几千余篇,号曰《皇览》”。[55]

清末张之洞的《书目答问》采用此说。

从上述二说看,《皇览》成书于220年到226年间,早于《同姓名录》三百余年,自然应该以《皇览》为类书之始。

类书篇帙一般较大。宋代的《太平御览》是现存的有典型的一部大类书,它以问题类别编次,共达千卷。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篇帙尤大,内容丰富,甚有助于参考。另外如《佩文韵府》和《骈字类编》等书,虽然是供作诗叶韵,搜求辞藻之用的韵书,但它汇集了许多资料典故,并注有出处,因而也具有类书指引资料的作用。

类书可以按照它的指引找到同类相关的若干资料,有的可以借此追求原书;有的作为资料来源的图书本身已经亡佚,那就可以赖类书保存一部分,则更有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曾给予肯定的评论说:“古籍散亡,十不存一,遗文旧事,往往托以得存。[56]”但是,类书往往由于辗转沿袭,所录资料是否原貌,必须审慎使用,以免谬误传递。近人刘文典氏曾指出这一点说:“类书引文,实不可尽恃,……盖最初一书有误,后代诸书亦随之而误也。如宋之《太平御览》实以前代《修文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诸书,参详条次,修纂而成。其引用书名,特因前代诸类书之旧,非宋初尚有其书。陈振孙言之详矣。若《四民月令》一书,唐人避唐太宗讳,改民为人,御览亦竟仍而不改。书名如此,引文可知。[57]”这是在使用类书时所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