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显然,“劳动时间”不会凭空产生。“劳效转化率”反映的是一定“价值量”财富所能够转化为“劳动时间”的比率。那么“价值量”和“劳动时间”的关系经过总结如下:1.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时间”创造了“价值量”。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

(一)

马克思告诉我们“劳动创造了价值”。是的,世界上除了大自然馈赠的资源外,其他的所有财富都要通过劳动改造后,才能够为人们所利用。即:人们付出了一定量的“劳动时间”,才创造了一定量的财富。所以我们可以将马克思的话概况为:“劳动时间”创造了“价值量”。

麋鹿由“洪荒时代的远古部落”通过狩猎活动而获得,“特种麋鹿”由现代人通过劳动而获得。“麋鹿”或“特种麋鹿”都是一种可以满足所有生存需要的“维生物资通道”,它们保护着不同时代的人类在这个“洪荒的地球”上生活

劳动创造了价值,人们都理解。“劳动时间”创造了“价值量”也容易理解。但是人们却很少思考“劳动时间”从何而来、因何而生。很显然,“劳动时间”不会凭空产生。例如病人或者将要饿死之人,就不能提供“劳动时间”。

通过我们在第一章的“劳动时间”章节的内容可知:“劳动时间”是在“汇总效用时间”的庇护下产生的。

麋鹿肉能够给洪荒时代的部落成员提供劳动能力保障,“特种麋鹿肉”能够为现代人提供劳动能力保障。即:只有各自时代的“维生物资通道”才能够保障人们拥有劳动能力。

(二)

一头麋鹿,为洪荒时代的远古部落提供了20(天×人)的“价值量”。如果该部落有10个成年人,则该麋鹿的“价值量”能够保障该部落提供1×10=10(工日)的“劳动时间”。一头“特种麋鹿”在一周的时间内,能够为现代人4口之家的家庭提供20(天×人)的“价值量”。该家庭有两个成年人、两个小孩,且只有一个成年男子能够提供劳动力。则该家庭能够从该“特种麋鹿”的“价值量”中提供1×5=5(工日)的“劳动时间”。

很明显,一定“价值量”的“汇总效用时间”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转换为“劳动时间”。为此,我们提出了“劳效转化率”概念。

“劳效转化率”=(一定“价值量”财富所能提供的“劳动时间”)/(一定“价值量”财富所能提供的“效用时间”)。“劳效转化率”反映的是一定“价值量”财富所能够转化为“劳动时间”的比率。

(三)(www.xing528.com)

“劳效转化率”受一个时代的技术水平限制,不会突然大幅度地改变。只有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普遍提升时才会有大变化。

例如从原始狩猎采集经济转变为农业经济时,所发生的农业革命。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时,所发生的工业革命。两者都大幅度提升了生产力水平。这个时候“劳效转化率”才会得到大幅度的变化。在短时期之内,“劳效转化率”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甚至也非常容易测量。

现代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的总人数、就业人数、就业人口平均劳动时间三个数据非常容易统计。我们通过这三个数据就可以轻松地计算出该社会的“劳效转化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劳效转化率=社会总劳动时间÷社会总效用时间

     =(社会总就业人口×年平均劳动时间)÷(社会总人口×365×24)

(四)

洪荒时代的远古部落通过一头“价值量”为20(天×人)的麋鹿,可以得到10(工日)的“劳动时间”。该部落运用得到的10(工日)“劳动时间”,捕获了2头同样的麋鹿。则该部落获得了“价值量”为40(天×人)的财富。这样该部落就能够因此而获得20(工日)的“劳动时间”。

而假设该部落并没有在很好地运用得到的20(工日)“劳动时间”,他们或者用来玩耍,或者捕猎失败,则该部落立即面临着绝境。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后面的日子就要忍饥挨饿了。

那么“价值量”和“劳动时间”的关系经过总结如下:1.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时间”创造了“价值量”。2.“价值量”拥有“效用时间”,在“效用时间”的保障之下,人们才有能力从事劳动。即:“价值量”提供了劳动能力,为“劳动时间”的出现准备了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