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重螺旋理论:大学、企业、政府的创新合作模型

三重螺旋理论:大学、企业、政府的创新合作模型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官、产、学的三重螺旋模型三重螺旋理论的核心在于大学、企业和政府的“重叠”部分是创新系统的核心,其中三方合作是推动知识传播的重要因素,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各参与者共同推动创新螺旋上升。

三重螺旋理论:大学、企业、政府的创新合作模型

1.三重螺旋理论的提出

三重螺旋理论最早是用来研究“官、产、学”[5]三方面的互动关系的,它的中心内容是保证“官、产、学”各方面力量相互协作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推动三个主体共同发展[6]。199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雷德斯道夫教授和埃茨科瓦教授率先提出用三重螺旋理论来分析大学—产业—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的互动来推动组织的创新或者知识的创新(如图2-1所示)。

图2-1 官、产、学的三重螺旋模型

三重螺旋理论的核心在于大学、企业和政府的“重叠”部分(即混成组织)是创新系统的核心,其中三方合作是推动知识传播的重要因素,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各参与者共同推动创新螺旋上升。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很强的“互动耦合”效应:在三方互动的网络中,形成了混合型组织;同时参与各方在完成自身使命的同时,也扮演其他功能参与者的角色,以达到各种资源运用效率和效能的提高,与此同时,混成组织在区域内发挥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重螺旋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这一创新的研究模式在国际上一直受到科技政策实务界与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先后已经举办了7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www.xing528.com)

国内学者对三重螺旋理论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一般是针对知识密集型产业来说的,如应用于科技创新或科技孵化器研究,这一点与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比较类似。还有一些学者对三重螺旋模型进行改进以适用于研究我国的实际情况,比如在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等领域来有效吸引“官、产、学”三个方面的资源,并对其功能合理分工与定位,以达到节省各类资源和组织创新的目的。

2.三重螺旋理论的应用

三重螺旋理论在农业服务方面的应用现在主要集中于农业技术推广方面,2003年,陕西省宝鸡市为了解决该市整个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效率低下的问题,由宝鸡市政府牵头,联合农业企业、高校,形成了一个以“官、产、学”三者结合的农业专家大院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如图2-2所示)。

图2-2宝鸡市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示意图

农业专家大院型的三重螺旋的机制是:通过“农业产业—政府—高校”互动的三方网络,推动“混合型组织”——农业专家大院的成立。在“农、官、学”三方合作中,政府的作用不再是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的命令者,而是一个组织者。通过具体的农技扶持政策来推动科技推广,以具体项目和扶持资金为纽带,政府构造了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平台,让“农、学”双方在平台上直接沟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原来政府主导的单一性向多元参与的动态性转变;为了提高农产品的收购质量,农业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对农民的种养殖技术指导;高等学校也利用农业专家实际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机会,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先进的农业种养殖技术迅速转化为农业生产力。这一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使得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的供给效率大为提高,对国内很多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