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挑战生产者行为理论:理论局限性探析

挑战生产者行为理论:理论局限性探析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本章所介绍的生产者行为理论,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指出西方的生产论中的缺陷是想说明:生产者行为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等产量曲线表示一定产量水平下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

挑战生产者行为理论:理论局限性探析

关于本章所介绍的生产者行为理论,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人类的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形态的社会中进行的。除了鲁滨逊式的童话故事以外,很少发现个人长期单独进行生产的事例。既然生产必须在一定形态的社会中进行,那么,生产必然受到它所在的社会形态的制约。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以追求剩余价值为动机,因此,这一社会的生产必须首先服从剩余价值规律。简言之,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所以,本章所介绍的生产是一般性生产,即抽掉了生产关系后所剩下的一般条件。这些条件既然为一切社会所共存,那么,显然不能从这些条件中找到某一具体社会的生产的特点,正如人们不能从人类的共同点来识别具体个人的特征一样。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本章所描述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本章所介绍的内容是生产,所以它的内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有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必须寻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也同样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递减的问题。因此,在扩大原有企业的规模和新建同一企业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把这一点考虑在内。

第二,尽管本章所介绍的一般性生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借鉴意义,但是,由于这种对一般性生产的论述抽象掉了现实生产中的两个技术性的重要内容,所以本章的生产者行为理论与现实有相当大的差距,借鉴意义受到限制。现把两个抽象掉的技术性的内容分述如下。

首先,本章关于等产量曲线的介绍表明,不同数量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产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并不足以使生产得以进行。除此以外,还需要掌握生产的技术。事实上,每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代表一定的技术。一般来说,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的组合往往意味着水平较低的技术,而较少的劳动和较多的资本的组合意味着比较先进的技术。因此,等产量曲线的存在就等于假设一切厂商都已经掌握从简单到先进的全部生产技术。关于这一点,西方学者承认,“新古典经济学的技术概念已经被包含在生产函数中。该函数的存在意味着技术对任何人都是免费的,从而可以为一切生产者使用”。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厂商才能在等成本线的限制下寻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由于取得技术必须付出代价,又由于技术的商业秘密性质,任何厂商都不可能掌握由简单到先进的全部技术。例如,可口可乐的配方是一个严防外泄和高度机密的数据。在这种限制下,厂商所掌握的技术非常有限,只能在有限技术条件下谋取利润。

其次,本章介绍的生产者行为理论也抽象掉了企业家的技术创新作用。早在1911年,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已经提到了这一点。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厂商的技术创新,而企业家正是技术创新的执行者。因此,在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企业家的技术创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本章所介绍的生产者行为理论中,如果企业家发挥作用的话,他的任务仅仅是在各种已知的技术中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根本谈不到技术创新。

指出西方的生产论中的缺陷是想说明:生产者行为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把该理论应用于实践时,必须对此加以考虑。

生产函数是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在短期,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在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

产量可以划分为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而使某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TP、AP和M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TP、AP和MP存在一定关系:当MP为零时,TP达到最大;MP曲线一定和AP曲线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连续把数量相等的某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生产要素上时,最初边际产量会增加,达到最大值以后变为递减。(www.xing528.com)

等产量曲线表示一定产量水平下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与不同产出水平相连的等产量曲线可以反映生产函数。在得到一组等产量线之后,在成本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得到等成本线,在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相切之处得到生产者均衡点。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或者说,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分别与各自的价格之比相等。

规模经济问题分析的是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动。企业的规模经济变动可分为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递减三种情形。

生产要素 生产函数 边际产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

1.在研究企业行为时,长期和短期分别指什么?在长期和短期,企业的选择会有哪些不同?

2.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画图说明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3.画图说明生产者均衡的两种情况。

4.要素L和K之间的技术替代率为4,现如果希望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保持不变,但L的使用量又要减少3个单位,则需要增加要素K多少单位?

5.设某企业产品总产量为TP=72L+15L2-L3,求:

(1)当L=7时,边际产量MP是多少?

(2)L的投入量为多大时,边际产量MP开始递减?

(3)雇佣劳动力最佳数量范围是多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