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赵渝客:西南盐商的传统文化与慈善情怀

赵渝客:西南盐商的传统文化与慈善情怀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末,赵渝客在四川涪陵一带拥有十处盐井,在川东还办了十个盐品销售企业,号称“十大号”。赵渝客受祖辈影响,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较多。光绪三年,关中和晋、豫两省大旱,哀鸿遍野,赵渝客借孝义古镇寺庙舍饭救人,历时长达七八个月。民国初年,赵渝客去世,他儿子沿袭旧制,接手生意,时逢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生意越来越不景气。

赵渝客:西南盐商的传统文化与慈善情怀

赵渝客(1846—1918)原名松龄,又名保渝,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孝义镇孝义村赵家巷人。光绪年间(1875—1908)渭南县孝义里的首富。赵渝客是赵氏家族五门中的二门(三省堂),其貌不扬却胆识过人,行侠讲义气,长于办厂经商。

清末,赵渝客在四川涪陵一带拥有十处盐井,在川东还办了十个盐品销售企业,号称“十大号”。其在重庆开设的商号叫“恒升元”。这么大规模的生意,一些是继承祖辈的,不少是他自己创办的。渝客有经商的天赋,把握市场的行情很准,将赵家二门的生意一直做得很稳妥。他还注重子弟的培养,他的胞弟赵长龄在他精心的培养下,也成了做生意的一把好手。赵渝客曾以十万两银子借给川东地方财政,解决了地方大吏筹措军饷不及的困难,受到礼遇,做总管的兄弟赵长龄去当地抚台衙门,可以坐轿直上二堂,衙役也不阻挡。

赵渝客受祖辈影响,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较多。他幼读私塾,为人和善,自家富了不忘救济穷人。光绪三年(1877),关中和晋、豫两省大旱,哀鸿遍野,赵渝客借孝义古镇寺庙舍饭救人,历时长达七八个月。孝义周围十里八村,远至山西、河南的灾民扶老携幼而来,道途相望。赵渝客还在蒲城、合阳一带购粮义赈,粮食不足,就远去汉中、四川采购,先后用去银子一万多两。(www.xing528.com)

晚年的赵渝客喜好戏曲,拥有一个阵容强大的家戏班子——同州梆子剧团,还养有两个皮影班子专以自娱。有一年,渝客为其堂兄祝寿,家戏班子同时在男厅、女厅演出,人员行头仍宽绰有余。家戏班子有时候也应庙会或世家、亲友的邀请进行演出,邀请者仅需提供食宿而已。戏班子五六十个演员,各配一只毛驴做坐骑,一个童仆照料生活起居,规模宏大。渝客的家戏班子在关中东府享誉一时,技艺精湛,成为秦腔的一个流派。名伶罗四奎是这一流派的精英。罗四奎20世纪50年代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著名演员,西安戏曲界公认的最好的架子花脸。他饰演的屠岸贾在西北首屈一指,1958年曾由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推荐带团进京演出,受到了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民国初年,赵渝客去世,他儿子沿袭旧制,接手生意,时逢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因不善经营,卖掉一处盐场所得钱财还被别人骗去。儿子经不起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生意由此衰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