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赵崇德老师:桑梓情怀教育,让心灵沉淀

赵崇德老师:桑梓情怀教育,让心灵沉淀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崇德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总能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受学生拥戴和同行推崇。离休之后,赵崇德老师依然情系教育,痴心不改。1992年,赵崇德老师逝世后,其在礼县二中的同事与学生联名为其赠送了“教苑风范”的金字巨匾。

赵崇德老师:桑梓情怀教育,让心灵沉淀

赵文博

崇德(1921—1992年),甘肃省礼县人,汉族,原礼县师范语文教研组组长、讲师,民盟天水市委员会礼县组组长,政协礼县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礼县师范筹建者之一。

1948年夏,赵崇德老师于省立天水中学毕业后,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曾先后在礼县永兴小学、盐官小学、城关小学任教或任校长;1952年考入兰州大学法律系,因故未成行;1953年又考入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科,毕业后辗转执教于武都一中、礼县一中、西礼二中、礼县二中、礼县中坝公社中学、礼县沙金公社中学、礼县宽川公社中学;1975年调入礼县师范学校负责语文教学并协助建校工作。

赵崇德老师精通文史,谙熟格律,以古文讲解之美而享誉教坛,因擅长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而受人尊崇,时人呼其为“活字典”。一生中多次被树立为省、地、县优秀教师,1949年初因扫盲工作成绩突出,受到省教育厅嘉奖。

赵崇德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总能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受学生拥戴和同行推崇。他讲授的古文课被拍摄为礼县师范的电教片,编写的《语文基础知识讲稿》被确定为礼县师范的语文课教材。学术论文《从〈论语〉里看孔子的因材施教》《〈论语〉中的修辞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消灭错别字口诀》等文章,分别在《中学语文教学》和《甘肃盟讯》等刊物发表。

礼县师范建校初期,苦于建校经费不足,校园前后两个院子均低于校舍两米多而一时难以填平,教学生活极为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赵崇德老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他代课班级的学生花了两个学期的时间,硬是用架子车从燕子河里拉来沙土,将两个院子填平了。

赵崇德同志宽厚仁慈,常有家贫辍学者因得其资助劝勉而重返校园,每忆往事,他们常感激涕零,嗟叹不已。离休之后,赵崇德老师依然情系教育,痴心不改。1986年,患病疗养中的他致信礼县教育局和礼县红河小学,将其一生省吃俭用积攒的700多元存款加上利息和临时筹措的100多元,共计1000元人民币捐献给了礼县红河小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共礼县县委、礼县人民政府、礼县政协、礼县师范学校分别发文、赠匾进行表彰,《甘肃盟讯》对其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在他的感召下,1987年礼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集资办学热潮。

1992年,赵崇德老师逝世后,其在礼县二中的同事与学生联名为其赠送了“教苑风范”的金字巨匾。

附:赵崇德同志《致礼县文教局及礼县红河小学的一封信》

礼县文化教育局、礼县红河小学:

近年来,我在银行陆续存款700元整,加上利息,约有800余元。我再节约100多元,共计1000元,愿捐献给红河小学,补做建设红河小学之经费。

钱的来源:是从我的工资开支使用中节约得来的。我平日没有吸烟饮酒之嗜好,日积月累,就节约了这些钱。

捐献钱的想法——(www.xing528.com)

第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形势大为好转,就红河大队而言,经营商业的千元户、万元户不下十家,但他们对教育事业之重要,缺乏认识,给学校单独捐献财物者无有。因此,我拿出仅有之存款,希望能起到星星之火的作用。

第二、红河小学校舍零散,设备简陋,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红河小学教学质量,又直接影响到红河中学学生的质量。

第三、红河乡与天水县所管辖的杨家寺乡相接壤,办好红河小学,对礼县教育在外界的声誉很有好处。

第四、俗言:“乌鸦思旧窝,老马恋故槽”,人之难忘者,故乡也。我生于礼县之红河,长于礼县之红河,老家住在礼县之红河,有关家乡红河之事,常眷眷于怀,我总认为不爱家乡之人,能够热爱祖国者,难啊!

赵崇德先生手稿

鉴于以上之原因,我将自己所有之存款,奉献给红河小学,以表我热爱祖国教育事业之寸忱。

此致

敬礼!

赵崇德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作者简介:赵文博,男,汉族,1953年8月生于礼县红河乡,1982年1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曾任成县常务副县长、陇南市农牧局局长、陇南市政府秘书长、陇南师专党委书记,系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书协会员,出版有诗词集《大地流泉》、诗文集《红河情思》《桓水乱弹》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