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探析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探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想尽办法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生产相对剩余价值。这便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理论,揭开了政治经济学上久久未能揭开的一个谜:为什么只关心生产交换价值的资本家,总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在工业化和电子化相结合的高度自动化基础上所产生的生产力,使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相对剩余价值急剧增长。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探析

马克思说:“我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相对剩余价值。”[39]由于工人的斗争和社会主义苏联关于8小时工作日的普遍性限定,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并实行了8小时工作日法律,迫使资本家不能再随意让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于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想尽办法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比如,资本家在市场上付出的劳动力日价值为80元。劳动力在工厂里劳动时,资本家并没有强迫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而是强迫劳动者增加劳动强度。正常情况下,劳动者如果每小时创造出10元的价值,劳动8小时就可以创造够80元的价值。但是,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强迫劳动者增加了劳动强度,在6小时内已经创造够了80元的价值,每小时创造的价值为元。但资本家仍会要求劳动者劳动够8小时,劳动者继续劳动2小时创造的元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便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现在的资本家多是靠利用前人积累劳动的科学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占有劳动者生产的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马克思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理论,揭开了政治经济学上久久未能揭开的一个谜:为什么只关心生产交换价值的资本家,总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马克思说:“……这也就是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魁奈用来为难他的论敌、而后者至今还没有回答的那个矛盾。魁奈说:‘你们认为,在工业产品的生产中,只要不损害生产,越能节省费用或昂贵的劳动,这种节省就越有利,因为这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尽管如此,你们又认为,由工人劳动创造财富的生产,在于增大他们产品的交换价值。’”[40]因为市场价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所以,魁奈诘问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你们不能一方面说各种费用的节约,降低了产品的价格,节约使资本家发了财;一方面又说,工人的生产,在于增加了它们的交换价值,从而提高了价格,使资本家获利。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没有人能够解答这个问题。马克思用相对剩余价值的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正比,而商品价值的降低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反比,这样,同一生产过程,不但使商品便宜,而且也使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增加。表现在价格和利润上,商品的价格虽然降低,但资本家的利润却增加了。

关于劳动力创造两种剩余价值的论述,是马克思的一大功绩。马克思根据他所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对剩余价值定性并定量,以极强的逻辑性进行了严密论证,使人信服,也符合实际。它揭破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对于唤醒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以反抗资本家的剥削,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剩余价值论问世150多年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理论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攻击,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攻击尤为激烈。但是,他们的理由极其乏力。比如,他们说:“如果没有资本家办厂,工人怎么生活?”但是,他们忘记了,马克思论证的,正是资本家办厂的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是靠权力掠夺和靠战争抢劫的。比如,自然资源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人人应该平等地占有和使用;但是,由于资本家与官员相勾结即资本与权力相勾结,导致了人们权利的不平等和利益的不均等。官员利用职权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低价土地,开发商获利,官员受贿,就是典型的例子。现在最流行的说法是自动化机器可以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正确。谁都知道,机器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是由人操纵的,由此而认定自动化机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等于说是机器养活了人类,是荒唐可笑的。马克思早就批判说:“罗德戴尔之流认为资本本身离开劳动可以创造价值,因而也可以创造剩余价值(或利润),对这种观点来说,固定资本——特别是以机器体系为其物质存在或使用价值的资本——是最能使他们的肤浅谬论貌似有理的形式。”[41]创造现代化机器的人所掌握的科技知识中,含有前人积累的劳动价值;现代化机器中,也含有前人积累的劳动价值。前人积累的劳动价值,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能再现,因此,机器和资本并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马克思说:“机器体系表现为固定资本的最适当的形式,而固定资本——就资本对自身的关系来看——则表现为资本一般的最适当的形式。”[42]因而,自动工厂是适应机器体系的完善的生产方式。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它的雇佣劳动制以机器生产为支撑,资本招募科学家为自己服务,不断地使工业生产自动化,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另一方面,劳动条件所表达的,是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在工业化和电子化相结合的高度自动化基础上所产生的生产力,使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相对剩余价值急剧增长。如果剩余价值、剩余产品归大众所有,社会福利就会大幅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就会大幅下降,人们的自由时间就会更加充裕,它就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充分的物质条件。如果公共利用自然资源,公共利用前人的积累价值——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教育便是它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那么,资本主义生产力就是在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所以,马克思所揭示的原理现在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注释】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2页。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5页。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5页注(91)。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6页注(92)。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10页注(46)。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10页注(46)。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12页注(49)。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87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0页。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78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1页。

[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81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2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2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2页。

[1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10-211页。

[1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27-428页。

[1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74页。

[1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56页。(www.xing528.com)

[2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69-270页。

[2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2页。

[2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2页。

[2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12页。

[2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06-307页。

[2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64页注(144)。

[2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64页注(144)。

[2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17-318页。

[2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18页。

[2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321页。

[3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84页。

[3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85-286页。

[3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94-295页。

[3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93页。

[3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46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86页。

[3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48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68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15页。

[3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66页。

[4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72页。

[4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4页。

[4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