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积累与生产自动化:再生产的先决条件

资本积累与生产自动化:再生产的先决条件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斯密认为,社会要扩大再生产,必须节约开支,才能增加利润,扩大的再生产是工厂主节约开支的结果。李嘉图认为,资本的积累是收入增加和消费减少的结果。不论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都离不开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从马克思的理论还可以看出,资本积累虽然以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前提,但也以不变资本的增长为必要条件。

资本积累与生产自动化:再生产的先决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斯密认为,社会要扩大再生产,必须节约开支,才能增加利润,扩大的再生产是工厂主节约开支的结果。他的错误在于他不知道利润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李嘉图认为,资本的积累是收入增加和消费减少的结果。他说:“积累资本有两种方法: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在一种情形下,储蓄是由于收入增加而来的,在另一种情形下,则是由于支出减少而来的。”[1]李嘉图也不知道,资本家的收入增加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增多所致。他认为,取得新的商品销售市场,获得低价原材料,改良机器,都可使商品价格降低,利润增加。他说:“如果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张,或由于机器的改良,劳动者的食物和必需品能按降低的价格送上市场,利润就会提高。如果我们不自己种植谷物,不自己制造劳动者所用的衣服以及其他必需品,而发现了一个新市场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取得这些商品的供应,工资也会低落,利润也会提高。”[2]李嘉图在这里没有说明为什么使用改良后的机器会使利润增加,但他说到了资本家要赚钱,就必须进行贸易扩张。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资本为了利润,为什么会不惜发动战争去争夺别国的市场和自然资源。

马克思指出了斯密、李嘉图关于资本积累理论的错误:资本积累并不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也不是生产节约的结果,而是资本家剥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结果。不论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都离不开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说资本家没有完全把剩余价值消费掉是一种节欲,那么这种节欲与资本家的挥霍都是建立在剥削基础上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资本积累是资本对剩余价值追求的必然结果,任何资本家都不可能不追求剩余价值。

从马克思的理论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剥削,也可以发展生产力,突出地表现在不变资本的增加上,表现在机器的改进上,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剥夺广大劳动人民、社会不平等不公平、社会群体之间机会不均等基础之上的。资本家利用饥饿法则逼迫劳动者为他们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就是要在改变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以劳动阶级的世界观改造世界,从而激发人们进步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道德水平,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加速人类社会化进程,实现人类在更高水平上的平等、公正、公平,实现人们的更广泛的民主、自由。(www.xing528.com)

从马克思的理论还可以看出,资本积累虽然以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前提,但也以不变资本的增长为必要条件。正是不变资本的高速增长,才使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自动化阶段。这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演进的必然。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自动化,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前,就有商品生产。商品生产以个人劳动为基础,商品所有权属于个人,但商品是为别人生产的,是为社会生产的,所以,商品必须通过交换,才能成为社会产品。商品这种既是个人产品又是社会产品的矛盾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是因为,资本不断积累,生产不断扩大,生产力急剧发展。一方面,在生产企业内,生产是有计划的,而在全社会范围内,需求则是无计划的,于是便产生了企业生产的有计划性和社会生产无计划性的矛盾;另一方面,劳动者的购买力并不随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民众的消费力赶不上资本的生产力,便产生了生产的快速发展和民众购买力相对下降的矛盾,于是资本主义不断发生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原理的真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